近日,
錦屏縣人民法院宣判龍某甲、龍某乙、吳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
自2021年7月以來,被告人龍某甲為牟取非法利益,通過微信聯系曾某某等下家接單查詢公民車輛檔案信息(包含車主姓名、身份證明號碼、住所、電話、抵押標記、車輛品牌、型號、識別代碼等),之后將需要查詢的車牌號通過“土豆”、“蝙蝠”等互聯網通訊軟件發給被告人龍某乙、被告人吳某某等人為其查詢并支付違法所得,被告人龍某甲將非法查詢的車輛檔案信息以每單價格為80至130元不等轉賣給曾某某等其他下家,經鑒定,龍某甲非法獲利為447263.73元。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間,被告人龍某乙、吳某某利用其工作便利,非法查詢并獲取公民車輛檔案個人信息并販賣給龍某甲,二人非法獲利共72000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龍某甲、龍某乙、吳某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利用工作便利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牟利,情節特別嚴重,均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最終
錦屏法院對三名被告人作出判決:一是被告人龍某甲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47263.73元;同時追繳非法所得447263.73元;被告人龍某乙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0500元;同時追繳非法所得40500元;被告人吳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1500元,追繳非法所得31500元;二是附帶公益訴訟被告三人需支付相應損害賠償金;三是被告人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三人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國家級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隨案扣押的涉案物品依法沒收,刪除涉案信息,變賣后所得款上繳國庫。
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公民信息是一個人的名片,個人信息泄露有可能引發下游犯罪,危害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全。希望每個公民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以身試法,否則將嚴懲不貸,悔之晚矣!
該案的宣判,體現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對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也向社會宣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不僅僅是民事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