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天鍋塘里歌聲揚,‘易搬人’勤勞采茶忙。每天收入百來塊,掙錢顧家兩不荒。”走進黎平縣天鍋塘生態茶園,一陣陣歌聲傳來,茶園里采工一邊摘茶,一邊唱著山歌,歌頌易搬人打工就業的幸福生活。

據黎平縣生態移民局資料統計,黎平縣“十三五”期間搬遷39669人,實際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9268 戶 39669 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835戶33827人),其中:縣內安置9185戶3929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752戶33449人),跨區域搬遷83戶378人(均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完成率達100%。9個安置點項目均已完工,移民已搬遷入住。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分別安置在縣城蘭溪谷、何家莊、千秋塝、干涼亭、六塘沖、龍形等六個移民社區。黎平縣城不斷有異地貧困農民遷入,,如何才能讓群眾“搬得出”、更能“穩得住”呢?黎平縣采取有力措施對已搬遷的有勞動力家庭均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在開展靈活就業工作中,對18歲到49歲的年齡段,經過培訓后可做服務行業和建筑業的工作,收入相對要高一些。移民人群中,有不少的人群為半老齡化,文化程度偏低,可到茶場就業,黎平縣22.6萬畝已經投產的茶園,成為他們就業的好去處,達到就業的需求。干涼亭社區63歲的易搬戶吳二妹長期在天鍋塘茶園打工,她興奮地告訴記者說:“不要再東奔西走,打工就在家門口,打工不用去遠方,茶場就是好地方。”


位于干涼亭、千秋榜易搬社區的黎平縣天鍋塘400多畝茶園,累計帶動農戶就業約30余萬人次,農戶累計創收近千萬元,社會效益良好。據黎平縣天鍋塘生態茶葉公司總經理羅朝美介紹,每年從她手中付給采茶、加工管理勞務費用40萬元以上。(陸書明 歐正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