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立春時節,美麗的寨碧村,在日落余暉里顯得格外妖嬈。
2月3日,筆者走在黃平縣舊州鎮寨碧村平坦寬闊的瀝青路上,公路兩邊是兩排嶄新、規劃整齊,長650米遠的舞陽湖移民集中居住點。東面是美麗的紅梅河寨碧村“河賓大道”和寨碧村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南面是美麗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和430米長的村文化長廊,西面是謝家壩50畝藍莓基地,北面是美麗的寨碧村大門和美麗的寨碧村大橋,展現出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和原來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談起村里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成效,共產黨員、抗美援朝老戰士、87歲高齡的張明高老人連連感嘆。
“現在,我們村的道路寬敞,條條道路通北京。家里通了自來水,聯寨聯戶路、機耕道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上還建有文化娛樂場所,是休閑鍛煉的好地方,景色不比城里差,我搬遷來這個村,感到很幸福。”今年65歲的移民組組長王繼榮老人滿臉幸福地說。
作為黔東南州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近年來,寨碧村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創新“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三變”改革模式,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3萬余元。農村污水得到很好的治理,進村進寨路、河濱道、機耕道有專人清掃。道路干凈了,村民們也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幸福的喜悅在村民的臉上洋溢而出,一面面用心構思的農耕文化長廊訴說著寨碧村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故事……

截止2020年,寨碧村新建住房682棟,改建房屋180幢,危房改造375戶,改廚902戶,改廁863戶,改圈751戶,全部消除茅草房、土墻房。608戶2452人住進了寬敞明亮、別具且蘭風格的“別墅洋房”;建成占地面積819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園,安裝果皮箱95個,重新規劃硬化了道路9.06公里,進村進寨路、機耕道鋪瀝青14公里,建設文化廣場1座655平方米、文化長廊430米、358.9平方米的農民文化活動室,建成修休步行道31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200盞、村委會高射燈1盞;每個自然寨都配備專職保潔員,每戶發放垃圾桶,每個自然寨都放有垃圾箱,確保村內垃圾日產日清,有效提升了村級環境衛生水平。

“村里這幾年的變化特別大,河濱大道和景觀樹相互映襯,我們村還利用這個新建的文化長廊廣泛宣傳,現在,來村里觀光游玩的人更多了。”退休老黨員、原寨碧村黨支部副支書騰文華老人高興地說,“村委會和村民都建有民宿、開農家樂,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是的,近年來,寨碧村在王清華支書的帶領下,一年一個小變化,三年一個大變樣,并成為黔東南州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時,王清華支書信心滿滿地說:“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好全省兩會精神,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里,寨碧村將繼續打造特色生態村莊、特色產業發展,努力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張玉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