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月16日,春節收假后第一天,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主持召開延安市委中心組學習會議,專題學習了延安整風運動。
那么,早在延安整風運動時期,已經在我黨干部隊伍自上而下形成“走群眾路線”共識的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的延安寶塔區政府,親民情結到底如何?
記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從2月21日開始到25日,以向區長反映問題和了解參與當地開發投資的方式試圖與區長接近,進行了多次暗訪。
寶塔區是延安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延安市最大的區。作為延安“上山造城”的主戰場,受延安市政府委托,寶塔區直接負責延安“上山造城”三片區的東區開發。而寶塔區區長吳耀有規劃設計專業背景,曾擔任陜西省建設廳城鄉建設規劃設計處處長。
2月21日晚間,為能盡快達到與區長直接見面溝通的目的,記者登錄寶塔區人民政府網站,進入“區長信箱”,以本地市民的身份寫信并提交了新區開發引資建議及面見區長的請求,并留了手機號碼。
不過讓記者大跌眼鏡的是,“區長信箱”顯示的“最新來信”已批閱件竟是一年多前的“2011年12月28日”,已經批閱處理的也是一年多前的“2011年12月16日”。
2月22日8時20分,記者來到位于寶塔山下的寶塔區人民政府。在政府大樓的一樓,記者注意到除了門衛及保安室有人值班外,其他辦公室門戶緊閉。
經多方打聽,記者確認吳區長的辦公室就在區政府辦公室三樓東部面北的第一個房間,但對門就是辦公室主任,而一上樓梯左手方向就是掛有標識的“保衛科”。記者注意到,三層整樓只有北邊的兩個房子掛有標識“保衛科、機要科”,而南邊7間區長、副區長的辦公室不但沒有標識,而且統一安裝了清一色的紫色防盜門。
8時30分左右,記者敲開了辦公室主任的門。自稱李姓的主任態度較為熱情,稱區長去市里開會。記者以寶塔區的一位市民身份,以有事想面見區長請求主任予以協調時,主任要求先給他匯報清楚:“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你到底是干什么的,領導特別忙,啥人也來,我們得先給把把關。”
記者向李主任索要區長的辦公室號碼及手機時,被對方委婉拒絕。
當日10時30分,記者以市民的身份撥通0911-2112016“區長熱線”,說明面見區長的目的,電話中一位女姓答復讓記者和信訪熱線0911-2316412聯系,并稱“信訪室專門安排區長與群眾見面”。
11時左右,記者來到位于寶塔區政府大門之外的信訪接待室,工作人員首先盤問記者是哪里人、反映啥事,然后稱要與區長見面必需“雙向預約”。記者了解到該區并無固定的“區長接待日”。當記者聲稱可以利用半個月的時間預約區長時,工作人員也稱“不一定能見到”。
經多方打聽,獲知區長吳耀將在2月25日一早前來開會,記者決定采取“蹲守”形式與區長碰面。
按照流程,一般市民要見區長,首先在一樓要經過穿有制服的保安盤問登記,才能過關,如是3人以上生疏面孔,保安就會及時阻止并引導到區辦公大樓外的信訪室。記者暗訪發現,在一樓門房內安有兩臺視頻監控器,工作人員通過監控就可發現來訪群眾異常情況;而來到三樓,必須通過保衛科工作人員的詳細盤問;隨后,來訪者才能見到辦公室主任,一般情況是到主任這里便為區長擋了駕。
2月25日7時40分左右,記者趕到寶塔區政府辦公大樓門前。巧的是寶塔區萬花鄉3名村代表也來“蹲守”求見區長,反映區政府一年多前工作組就著手解決的村民呼聲強烈的問題。記者以村民的名義加入“蹲守”區長行列。
經過一樓身著制服的保安盤問后,一行人來到三樓。保安科一名年輕工作人員了解了村民一行的目的后,稱必須先經過主任的了解同意后再做安排。該工作人員同時大倒苦水,稱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九,因為阻擋上訪群眾差點和人打起來。
7時50分左右,發現吳區長要進辦公室,記者與村民一道前去接近,結果直接被保安攔阻安排進主任辦公室,面見區長無果。
當日早晨,記者以外出返鄉人員在寶塔區政府大門外,進行了隨機調查,被訪的10名過路市民當中,除有一人認為“區長如果不忙應該好見外”,另外8人認為根本不可能,而一名受訪者干脆幽默道:“區長天天上電視,你電視上見不就最方便了嗎?”(賀寶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