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水族文化進校園,傳承有希望
在故衣村,潘光雕已經是一名很有威望的“水書先生”。在村里,隨處可見寨子里的年輕人跟他學水書的身影。潘光雕說,他要帶出更多的“水書先生”來,通過一個先生帶動“一片”,輻射到更多水族村寨,讓水族傳統文化繼續傳揚。

水書先生潘光雕利用農閑在向弟子們傳授水書
“現在跟我學水書的有百余人,可認真鉆研的不過20人,學得精的就更少了。”潘光雕說,“年輕人學水書不鉆研,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水書比較深奧,難學;二是他們對水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認為掙錢才是最主要的。”
讓潘光雕欣慰的是,這些年來,一些水族文化學者和大學生相繼來到他家,了解水書的情況。在他看來,這是水書越來越受重視的表現。更讓他振奮的是,為了保護、搶救、傳承和發展水族優秀文化,今年9月12日,榕江縣水漢雙語教學試點班在塔石瑤族水族鄉同流小學掛牌,下一步水漢雙語教學將逐步推廣到其他水族村寨學校。
“我真的是看到希望了。希望下一個試點就是我們故衣小學。”潘光雕說,“傳授水書雖然很艱難,但我愿意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水書傳承的工作中去,這也是兩位伯父要我學習水書的初衷。”
對話潘光雕
筆者:40多年來,是什么力量讓您一直執著于水書傳承?
潘光雕:從小我就受到傳統文化影響,只是自己讀書不多,知識淺薄,20歲才開始學習。當大伯潘家和、二伯潘家喜將祖傳水書交給我那刻起,我的心就和水書捆在一起了。我要把水書文化讓更多的水族人和外界人士知曉,這是我的使命。
筆者:水書在傳承中遇到哪些困難?
潘光雕:最主要的困難是,學習水書的年輕人一過完年就都出去打工了,等到再過年回來的時候,學過的大多忘記了。回來再教,又跟剛開始學的一樣。但我還是要堅持的,他們多少會記得一點兒。
筆者:您想怎么繼續傳承水書習俗?
潘光雕:我想找一塊地,讓上級幫忙建一個水書傳習所,農閑時間集中村民一起來學習。我還有一個設想,就是能在小學開設一門課講水書,讓孩子們從小學起,效果會更好一些。(王炳真 胡濤 李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