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6月19日,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貴州省戲劇創作中心)到黃平文化館開展農民畫調研,縣文聯副主席張洪、縣文化館館長楊虹燕及我縣美術教育工作者、農民畫愛好者,《貴州農民畫口述史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杜碧君,成員彭振參與調研。

黃平縣農民畫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是接地氣的原創藝術。我縣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泥哨藝術之鄉”,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高肇昆在調研會上指出,黃平農民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市場的發展,農民畫的傳承和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此次調研會主要圍繞黃平縣農民畫發展歷史與過程、農民畫輔導員培訓情況、農民畫商業發展模式與傳承情況、農民畫發展的規劃和困境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大家積極發言、交流、探索農民畫,為今后我縣農民畫的發展、美術事業的繁盛夯實了基礎。黃平縣農民畫愛好者廖如君表示:在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強國的偉大旗幟下,農民畫要更多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風貌,推進農民畫給更多大眾帶去不僅是畫面上的美術藝術更重要的是帶給人民大眾對鄉土文化的熱愛溫情。農民畫作品是滿滿“鄉愁”的民間美術,是看見讀得懂,摸得著的藝術品,是“民心相通的媒介。中國當代最高端的媒介:《人民日報》(于2 0 2 0年9月27日發文寫到:"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農民畫不僅成為中國鄉村一道絢爛的多彩的風景線,更成為世界范圍內特有的文化現象"。為向人民大眾,向世界人民講好"三農"故事,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風貌,我堅守初心努力辦好"農民畫培訓工作。

縣文聯副主席張洪強調,下一步,黃平縣文聯與黃平縣文化館將聯合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藝術碰撞,為農民畫愛好者搭建一個開放、多元的交流平臺,加強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聯絡,積極爭取農民畫培訓落地黃平,讓農民畫愛好者能夠與其他文化工作者等進行交流和碰撞。強化技術培訓,培養專業人才,提升創作水平,激發農民畫作者的創作靈感,引入新的藝術元素和創作理念,推動農民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農民畫作為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其美學價值也日益凸顯。提升農民畫在文旅融合中的美學價值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和喜愛農民畫藝術,同時,也能夠為黃平縣的文旅發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藝術魅力、推動黃平縣文旅事業的繁榮發展。
(通訊員:黃平縣文化館 白莎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