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建強農產品基地
(一)建設“菜籃子”基地。依托我縣“兩茶一藥”產業優勢,多種農副產品融合發展方針,統籌推進茶葉、油茶、中藥材、香禾糯、黎平黃牛和其他農產品共同發展。以省人民政府支持黔東南自治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實施意見89項重大政策為契機,對成功申報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的經營主體給予支持。目前已成功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設企業有5家,成功申報“圳品”評價的有2家5個產品。我縣新增基地認證任務數4個,新增“圳品”評價產品任務數1個。
(二)建設藥食同源中藥材基地。全力推進黎平縣食藥同源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確定以中潮工業園區打造藥食同源加工基地,通過外出招商引資現已入住裕豐惠農等藥食同源加工企業,覆蓋茯苓種子培育、種植、加工、冷鏈倉儲和銷售產業鏈;天麻加工設備齊全,可實現鮮天麻日加工3噸以上,基本滿足黎平縣天麻產業加工需求。充分利用良好的氣候和區位優勢,加強天麻、茯苓等中藥材種植,目前累計完成天麻種植2.96萬畝,茯苓種植1.71萬畝,產量分別達到485噸、697噸。
(三)建設林特產品基地。以茯苓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建設為重點,穩步推進茯苓選種、種植、加工。截止目前,已完成茯苓種植標準化基地800畝;建設苓制種車間600平方米、加工車間3000平方米、年產茯苓菌種100萬棒;完成鮮茯苓加工60萬斤。
二、提升農產品質量
(一)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立足需求,精準招商,瞄準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等優強企業,引進一批種植、養殖、農產品原料產地初加工(包括采收、分揀、包裝、原料處理、冷榨冷提)、食品精深加工、特色食品營銷、社會化服務、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實力雄厚優良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當地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采取公司+農戶+農民合作社的形式,開展對生產投入品的監督,實行規范的標準化生產。在農業投入品使用上,督促各生產主體建立田間生產檔案等措施,建立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長效機制。
(二)推進農產品綠色健康發展。聚焦茶葉、油茶、天麻、茯苓、香禾糯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標準化,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管控、農藥殘留等環節標準的管理,把綠色導向貫穿農業生產全過程。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追溯體系和執法體系。聚焦農產品安全指標,對標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目標市場,開展比對分析研究,提高農業生產標準,確保達到甚至優于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主要銷售區標準水平。我縣目前有3家綠色食品企業,共5個產品,正在申報的有1家。
(三)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統一為生產主體購置合格證打印設備和紙質合格證,指導生產主體在產品上市前開具合格證,真正做到源頭可查證可追溯。結合農資市場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擴大監督抽查范圍和覆蓋率,把連續抽檢不合格、群眾投訴舉報多、市場檢查中問題突出的企業(門店)和產品作為重點對象,提高監督抽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檢打聯動”機制,對抽檢不合格的農資產品和生產經營企業要及時依法查處。針對農資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清查,健全并規范生產經營主體檔案,建立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對屢次違法經營的農資經單位對社會進行公布。同時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生產經營臺賬,指導生產經營單位規范記錄進銷信息,努力實現農資的全程可追溯管理。今年我縣監管任務數為111家,目前已對85家主體開展基地巡查檢查,檢查覆蓋率為76%,任務完成率為47.5%;聯合執法大隊、法規股深入各農資經營市場、店鋪、生產經營主體8次,出動執法檢查車輛4次,執法人員12人次,尚未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三、擴大農產品銷售
(一)推動建立合作機制。以“新國發2號”“黔府發7號”和省級各部門下發支持“橋頭堡”政策為契機,按照“短期快速見效,長期久久為功”要求,以“對接融入、服務保障、全面提升”為總抓手,依托我縣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強“往上走”“向上跑”與省州農業等上級部門匯報對接,謀劃黎平縣區域農產品質量檢測及動植物防疫中心建設項目,推動農產品檢測結果互認。目前,州農檢中心與大灣區已通過產品互認,我縣送往大灣區的農產品經州農檢中心檢測合格后即可送出。目前,州農檢中心與大灣區已通過產品互認,我縣送往大灣區的農產品經州農檢中心檢測合格后即可送出。2023年以來州級檢測我縣蔬菜、茶葉、食用菌、水果,禽蛋、水產品、畜肉等農產品153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合格率達99.35%。
(二)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立足我縣區域特色,集中力量發展“兩茶一藥一畜”優勢主導產業,深入實施農產品質量認證行動計劃,鼓勵和引導經營主體加快“兩品一標”和GAP等認證,規范黎平農產品品牌創建標準,不斷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縣有145家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入駐追溯平臺,對入駐企業實現監管全覆蓋,“兩品一標”認定企業達18家27個產品,其中綠色3家5個產品,綠色認證面積達8000余畝,有機認證面積達3.68萬畝;黎平茶、黎平青菜、黎平紅蒜、黎平牛等11個農產品入選貴州省地域特色農產品名錄。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分別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2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黎平山茶油、黎平雀舌2個。正在同步推進黎平天麻、黎平茶、黎平香茶、黎平紅、黎平白茶等地理標志產品申報。
(三)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整理發布消費幫扶產品市場經營主體名錄、消費幫扶優質產品名錄,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預算單位食堂食材采購、工會福利采購,優先采購黎平的菜籽油、牛肉、鳳柚等優質農產品。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深圳國際現代綠色農業博覽會、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廣東(佛山)安全食用農產品博覽會、廣州鄉村振興(名品)展覽會等重大展會。組織座談會、實地考察,幫助企業開設省外線下專營店、菜籃子基地與大灣區企業簽訂供銷合同。自我縣企業獲得“菜籃子”認證和“圳品”評價以來,有三家企業銷售產品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中:貴州黔香園油脂公司,銷售菜籽油(一級清香)41176元、菜籽油(一級)751532元、菜籽油(原香)145505元,合計938213元;貴州黎平恒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牛肉2.4噸,產值30萬元;貴州省鳳柚莊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銷售鳳柚,產值2萬元。
(韋興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