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大棚內,藥材挖掘機的轟鳴聲不斷,粗壯的天門冬苗子翻卷而出,7名村民采挖、去雜、裝運,大家分工協作、配合默契,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是培育天門冬苗子的第二個年頭,這幾天正是采收的黃金季節,有很多收購商主動上門收購,看中了我們的品質。現在已經和黔晟中藥材公司談成收購合作,初步是以一斤3塊來進行收購,根據這種長勢,今年預計純收入有6萬多元,明年我們爭取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把老百姓帶動起來,給老百姓創收,同時也壯大村集體經濟。”皆蒿村支部書記張朋說。
自2020年建棚以來,皆蒿村“兩委”積極謀劃產業,因地制宜,以規劃流轉土地為切入點,調整種植結構,“以短養長”建設天門冬苗圃,從廣西、云南、貴州等地購進200公斤天門冬種子,繁育10余畝的天門冬苗,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產業帶動激活鄉村振興“動力引擎”。

老屯鄉巖寨村一組村民張羊今自2020年4月以來一直在基地務工,從基地種植食用菌到辣椒苗再到現在的天冬苗,她都全程參與。她說:“這是村里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培育的天門冬苗,我們來這里打工,一天有120元的工資,每天都給我們結清工資,讓我們這些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能就近務工,能來掙點錢補貼家用,活路也比較輕松,大家做得都很開心。”

據了解,老屯鄉皆蒿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營,讓農民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入社打工掙“薪金”,入股經營分“股金”,逐步形成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鄉村振興同步發展的新格局。截止目前,該基地共流轉土地120畝,帶動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人均增收2000余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姜酈蕓 劉東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