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年來,黃平縣憑借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環境,圍繞已有二十余年種植歷史的太子參產業,通過建好“資源池”“政策池”“資金池”“技術池”,不斷優化區域化布局,推進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將太子參產業培育成當地首選中藥材產業主導品種,開辟了一條從田間到車間,從農戶到企業的中藥材健康發展產業鏈,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戶穩定增收的重要引擎。

一、科學配置“資源池”。全縣太子參產業以一碗水鄉為主,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種植,總體呈現“北多南少”“北精南粗”的格局。近年來,黃平縣借“三變”改革東風,持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向產業結構調整要效益,按照“一菜、二藥、三養、四強、五優”的總體思路,形成以一碗水鄉連片萬畝中藥材基地為中心,輻射帶動全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太子參占全縣整個中藥材產業發展面積的70%以上,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僅2020年黃平縣太子參種植面積達7.0803萬畝,鮮品產量2.539萬噸,產值4.519億元,產業覆蓋103個行政村,惠及藥農8976戶33211人。

二、完善惠企“政策池”。為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制定黃平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中藥材領導小組,對中藥材的品種選擇、種苗繁育、栽培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對合作社社員種植中藥材銷售免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合作社為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投入的研究費用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等。強化服務管理,引導土地規范流轉,構建“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使企業增效、農民增收。2019-2020年全縣藥材合作社已申報享受增值稅減免590.80萬元,企業所得稅減免393.62萬元,13戶龍頭企業可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530萬元。

三、管好用活“資金池”。產業發展需要真金白銀支持,黃平縣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用于太子參產業發展,投資2千余萬元建設的電商孵化中心平臺和一碗水中藥材初加工及交易市場,現已投入使用。在中國農業銀行的支持下,設立防返貧救助基金、產業發展基金和教育培訓基金,三支規模達1千余萬元的基金,為太子參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創新推出農業銀行專為太子參種植戶開通的“太子參E貸”、黃平縣農商銀行推出的“便民快貸款”等金融產品精準投放種植戶,幫助藥農邁出創業第一步。截至目前,“太子參e貸”金融產品貸款累計達1.35億元,惠及藥農1714戶,其中貧困戶110戶。
四、培育高新“技術池”。扎實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組建由省、州、縣、鄉鎮四級農業專家組成的農技指導團隊,不定期進村入戶、進產業帶指導。與貴州中醫藥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關系,對縣內連片種植的太子參土地進行測土配方,不斷探索測土配方新技術,對太子參肥料不同配比、產投比等一系列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探索開發“太子參+黃豆”“太子參+薏仁米”、林下太子參等輪作模式,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消解太子參連作障礙,助推太子參產業高質量發展。舉辦“冬季充電”太子參產業發展培訓會等專題培訓,將課堂直接開到企業,開到鄉鎮。成立黃平縣中藥材產業協會,將零星種植戶緊密連接起來,聚集資源抱團發展。2020年,貴州金草海藥材發展有限公司緊緊圍繞太子參的種植、加工、品牌進行知識產權開發與保護,申請了“太子參王國”“金黔參”“黔草之參”“靜心康”等商標,獲得《一種太子參的種子方法》以及施肥、烘干技術等一系列發明專利。 (王春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