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今年以來,黔東南各級團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職能職責,依托團屬陣地,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聚焦“五個體系”建設,助推搭好“五橋”、建好“五家”,努力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所有搬遷群眾家庭,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xù)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
一是搭建“感恩橋”創(chuàng)奮進之家。充分發(fā)揮青年之家陣地作用,組織安置點群眾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主題教育、“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朗誦比賽、“黨史電影進社區(qū)、紅色基因在傳承”、喜迎建黨100周年暨“新市民·追夢橋”“快樂星期六”等宣傳活動,引領搬遷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截止目前,全州安置點夜校共累計開課76課時,覆蓋群眾12406人次。
二是搭建“致富橋”創(chuàng)幸福之家。以青年鄉(xiāng)村振興夜校等平臺為載體,大力開展就業(yè)技能培訓、雙語教學等服務工作,截止目前全州28所安置點夜校累計開課342課時,培訓學員20426人次,內容涵蓋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電商培訓、叉車培訓、計算機培訓、中式面點培訓、百香果種植培訓、母嬰護理知識技能培訓、生豬養(yǎng)殖技術培訓、益足健職業(yè)技能培訓等,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xiàn)在家門口就業(yè),提高自身致富技能。同時,青年志愿者深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創(chuàng)在鄉(xiāng)土·春風行動”—團團崗位直通車線下宣傳活動,累計為現(xiàn)場群眾咨詢解答1200余人,發(fā)放宣傳資料1300余份。
三是搭建“融合橋”創(chuàng)文明之家。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青少年“希望工程·陪伴行動”希望小課堂,志愿者開展了舞蹈、“五·一”繪畫、下棋、剪紙、作業(yè)輔導、“探索眼睛奧秘、科學防控近視”知識講座、非遺小課堂等豐富的教學內容,使青少年課余時間有人陪伴、興趣特長有人指導,促進安置點青少年更好融入社區(qū)生活,截止目前累計服務兒童青少年1300余人次。
四是搭建“平安橋”創(chuàng)和諧之家。充分利用“3·15”、“三·八維權周”等時間節(jié)點,積極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青春普法益起來”法治宣傳流動課堂活動,做到法律宣傳在身邊,法治意識入人心。聯(lián)合消防救援大隊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消防安全宣講及現(xiàn)場消防演練活動,同時以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契機,組織志愿者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消防安全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截止目前,全州安置點夜校共累計開課171課時,覆蓋群眾2859人次。
五是搭建“連心橋”創(chuàng)溫暖之家。聯(lián)動青年志愿者、多部門走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暖心回訪55名“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受助學生,開展愛心義診、“關愛長者”、義寫春聯(lián)送祝福、慰問農民工、“把愛帶回家”關愛主題等活動,為170余名安置點群眾進行健康義診,為4100余戶群眾送去新春祝福,為安置點320余名留守兒童送去棉衣、棉鞋、帽子、手套、彩筆、保溫杯、口罩等物資用品。(朱以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