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4月1日至4月6日,CCTV-7《每日農經》欄目組一行3人專程來到貴州雷山縣黑毛豬之鄉,探尋千年一直繁育的“王頭虎臉”黑毛豬,挖掘雷山苗鄉特色的餐飲文化,向國內外游客推薦雷山“農文旅”一體化的農業發展模式。
“大姐,您的這些王頭虎臉黑毛豬怎么這么乖?他們為何乖乖趴下等您的按摩。”主持人問到。

圖為苗家女孩教主持人如何按摩豬
“我們的這些黑毛豬每天吃飽喝足后,我們都給豬豬按摩,目的是培養親密感,方便我們的日常管理,你看,我叫他們趴下,他們就趴下,叫他們起來,他們就起來。”養殖戶郭王里說。
所拍攝的黑毛豬是大塘鎮掌批村,掌批村的黑毛豬養殖歷史已經超過1000多年,這個村寨自古以來都是養殖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王頭虎臉黑毛豬。
為了弄清村民為什么一直堅持養殖黑毛豬,主持人的一系列問題道出了真相。

圖為主持人挑豬菜回家
“我們村自古都是養殖自己村里繁育的黑毛豬,我們的黑毛豬適合我們這些貧困的村子喂養,他對飼料沒有任何要求,給什么吃什么,有時候忙了,來不及喂,他們便跑到村里的草地、樹林自己喂飽自己,我們的這些豬幾乎不生病。有段時間,村里的一些人也到外面買雜交豬回來,但買來后,經常生病,對飼料要求太高,雜交豬要吃好的,丑的他不吃。再加上,雜交豬的肉沒有我們的土豬好吃,這樣村里一直保持著喂養黑豬的習慣。”村里89歲的老人久里蝦說。
拍攝組先后拍攝了掌批村的黑毛豬傳統養殖,又拍攝了萬城公司的規模性養殖,最后一站是西江千戶苗寨。
在掌批村,拍攝了傳統飼養黑毛豬、黑毛豬斗豬比賽、黑毛豬選美、黑毛豬賽跑、黑毛豬尋寶等趣味性內容。

圖為主持人在喂豬
在雷山萬城養殖場,主要拍攝仔豬規模化、標準化繁育,黑毛豬商品的加工與銷售。
在西江千戶苗寨,拍攝組主要拍攝黑毛豬如何進入游客餐桌,以及游客對黑毛豬肉品的評價。
“豬肉我們一直都在吃,但在西江的阿濃苗家吃的黑毛豬肉,我們感覺和我們北京吃的豬肉相差二萬八千里,這里的肉味好濃,好鮮,好香。比如這個鼓藏肉,其實就是五花坨坨肉,怎么吃起來那么香,我破天荒吃了三個。還有那些臘肉、香腸的美味就更不用說了。”北京游客陳麗娟說。

圖為主持人在與農戶學割豬菜
據雷山縣畜牧辦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雷山縣飼養黑毛豬出欄6.8萬頭,預計產值為1.4億元,受益農戶達8000多戶1.9萬余人。有黑毛豬原種場10個,年出欄黑毛豬300頭以上養殖場30個,年出欄黑毛豬150頭以上養殖場100余個。
4月6日,拍攝組依依不舍離開了他們向往和崇拜的黑毛豬,離開后,他們登上西江千戶苗寨觀景臺大喊:“雷山黑毛豬,你們太乖了,太聰明了,太可愛了,我們一定還會回來的。”(李雪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