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朱廣權 B站截圖
12月8日,活躍在B站混剪視頻里的央視知名主播朱廣權,通過一段視頻,官宣央視新聞正式入駐B站。“前排合影”“我在B站看C站”“我們小破站有排面”……B站網友也通過瘋狂滾動的彈幕表達對他的歡迎。

彈幕鋪滿頻幕,可見朱廣權在B站人氣之旺
憑借詼諧押韻的文案、與手語播報員的反差萌,去年朱廣權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去年末,央視還順勢用朱廣權的個人形象推出了央視新聞首款表情包“記者小朱賀新春”。
事實上,近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和政務機構都選擇將網絡平臺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其中,央視便以貼近現實生活、與時俱進的報道風格深受網民喜愛,《主播說聯播》《康輝vlog》合集等欄目在B站上圈粉無數,誕生了許多在網友間口耳相傳的“名場面”和金句,如點評中美關系時批評美方所用的“怨婦心態”、“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等。
央視積極擁抱年輕人并非偶然。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預測,到2020年,Z世代將貢獻中國在線文娛市場消費的62%。擁有創作能力和表達欲的年輕人,是主流新聞信息的重要傳播者,甚至成為二次創作的內容生產者。到2020年,第一批90后已經30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而與社交媒體同步成長的00后也迫近20歲大關,即將邁入社會。他們對關系自身利益的時政、經濟新聞,對國際事務的了解意愿都在增強。而B站擁有大量高知識素養用戶和和諧的社區氛圍,使得B站相比其他平臺來說,對有價值和調性的內容需求龐大、多元化且更加寬容。
央視新聞的一期節目《醫保局專家“靈魂砍價”,企業代表當場流淚》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視頻平臺用戶似乎天然對長視頻存在抵觸心理。于是在入駐視頻平臺時,新聞機構通常會刻意控制內容時長,不可避免地會犧牲一部分新聞題材和專業性。

《醫保局專家“靈魂砍價”,企業代表當場流淚》視頻截圖
12月3日,央視新聞先在B站上傳了40秒的新聞片段,因用戶強烈要求“想看完整的砍價過程!”,又上傳了時間長達15分鐘的完整版醫保談判過程。隨后視頻播放量迅速突破85萬,收獲數千條評論和彈幕,更有身患糖尿病多年的用戶觸景生情,留言道:“很久沒在B站看哭過了,原本每個月工資都不夠用來打針吃藥做檢查,現在起碼快持平了,謝謝國家和醫保。”
年輕人與主流新聞之間語言形態、收視習慣上的矛盾,正在逐漸被打破。而B站用戶對高質量嚴肅新聞的需求,與對學習類內容的追捧其實本質一樣。
今年上半年,“B站是全球最大學習平臺”的說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數據顯示,2019年有2027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于高考人數的2倍多;被B站用戶稱為 “study with me”的學習直播,已晉升為B站直播時長最長的品類。
與物理、法學、語言學等內容一樣,新聞也是“學習內容”的一部分,是年輕用戶渴望了解世界、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途徑。在B站,以共青團中央、觀視頻工作室、央視頻為代表的熱點解讀、知識剖析類賬號,如今都是百萬粉級別的知名UP主。

《法國:中國人想分裂歐洲……中國:300架空客 法國:成交》視頻截圖
在觀視頻工作室的節目《法國:中國人想分裂歐洲……中國:300架空客 法國:成交》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生動闡述“一帶一路”政策的目的和歐洲主要國家的態度轉變,目前播放量已經超過300萬。除了玩梗“傳說中的鈔能力”“意大利發動了國家天賦——永遠的戰勝國”,用戶還在彈幕和評論對視頻內容進行了更深度的挖掘,比如有經濟學背景的用戶補充了歐洲工業衰敗的背景——產業政策發展史,并科普了凱恩斯主義和哈耶克主義在西方的碰撞等內容……
相信在未來,B站或將成為主流新聞媒體和政務機構與年輕人交流的重要橋梁。用戶在彈幕中所說的“媽媽你看,我在B站追新聞呢”,不會再是一種自我調侃,而是年輕人看中國、看世界的日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