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在施秉縣馬號鄉(xiāng),有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她在偏僻的鄉(xiāng)村任教,一干就是26年,她把青春全部獻給了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她用真情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用知識成就一批批莘莘學子的夢想,幾十年的斗轉星移和晨光曦露,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詮釋著神圣而又崇高的職業(yè),她就是施秉縣馬號鄉(xiāng)中心小學學生心目中的“媽媽”──楊再敏。

1988年師范畢業(yè)的她,懷揣著無限的青春激情和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向往踏上了三尺講臺,成為一名鄉(xiāng)村小學教師。
26年的教學工作中,她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在日常教學中她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不僅學會學習,還學會如何做人,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她熱愛學生,潛心教學,她的課堂已成為鄉(xiāng)里的示范課。教學成績多次位居全鄉(xiāng)前茅,所帶班級每年都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她先后多次榮獲縣級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教學成績獲得過縣級教學成果獎。教學論文多次榮獲省級獎項,2010年,她的《農村小學寄宿生養(yǎng)成教育研究》成為縣級重點教研課題。2012年被施秉縣人民政府評為“優(yōu)秀班主任”,2013年被評為縣級骨干教師,2014年榮獲施秉縣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稱號。

在學生眼中,她平易近人,臉上時刻洋溢著陽光般的溫馨笑容,是他們可愛可敬的媽媽。學校里有很多學生自發(fā)把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交到她的手里由她保管,每天都有許多學生來她這里領取當天的生活費。學生和家長也自備感冒藥放在她那里,每當學生們感冒了都來找她吃藥,有的病重需要住院,家長來不了的,她就去醫(yī)院陪護,重病學生她還送到縣醫(yī)院治療。六年級龍傳燕告訴筆者,“來到學校,楊老師就成為我們的守護神,從我們一天的生活起居,從我們的生活到學習,她都時時刻刻關心我們,在我們生病的時候,她以媽媽的情懷悉心照顧,在學校里,她已是我們公認的“校園媽媽”。

“楊老師每個學期都帶學生來我們醫(yī)院看病,遇到困難的學生,她多次拿自己微薄的工資給學生看病,以孩子母親姿態(tài)關愛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深受感動。”馬號鄉(xiāng)醫(yī)院院長邰定坤如是說。
近年來,農村外出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難點,由于缺少父母關愛,個別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行為怪異,不愿與人溝通交流。楊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每當有學生輟學,不管有多遠,不管通不通車,不管是不是她班級的學生,只要她知道,她都會去到孩子家中把學生帶回學校。1997年,該校朱成鵬同學輟學回家,她步行7公里的山路,到達學生家中,把學生勸回學校上學。2002年,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冰溪小學的貧困學生邰春花,幫助她順利完成了小學學業(yè)。

楊老師經常與學生談心,天冷了,噓寒問暖,關懷她們要多穿些衣服。有時候學生的衣服、被子臟了她幫學生們洗,學生們的衣服破了,她幫學生們補,有時候還幫學生們買新衣服。她把所有的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學生鄭芳靜這樣告訴筆者,“楊老師在教會我們學習知識的同時,還教會了我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她是我們溫暖、自信的源泉。”
2004年,村里有一位老人背著患小兒麻癖癥的外孫女來到學校,央求她接受孩子到她班上讀書,她沒有猶豫,接受了這位“特殊”孩子。由于孩子走不了路,說話也吃力,于是楊老師就背她到教室學習,直到她讀到五年級后返回四川老家。楊老師這樣對筆者說,“教書的二十多年中,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莖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炬,他們的內心純潔而又敏感,只有在春風雨露和陽光的滋潤下,才會健康的成長,我覺得我所做的永遠都不夠,我會懷揣著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的熱愛,將對學生的熱情進行到底。”

楊老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高尚的師德表現,深受學生和同行們的好評。她每天早上總是起得很早去照看學生,晚上待學生們安然入睡后,她才離開宿舍回到家里睡覺。該校教務主任李習飛這樣說,“楊再敏老師治學嚴謹,為人寬厚,教學成果顯著;對待學生是熱心加耐心,我們敬佩的是她愛生如子的責任心,不是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而是26年如一日的堅持。”

該校校長張凌云這樣評價她:“楊再敏老師一直堅守在農村學校教學第一線,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是我校優(yōu)秀教師代表。她一直走在課堂改革的前沿,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我校教育科研和課堂教學的領頭人。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她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和學生情感交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