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每周人物 龍相遠
他潛心鉆研農業技術,成為水稻和棉花制種及蔬菜種植“土專家”, 他老驥伏櫪服務鄉親,是一名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和建設新農村的“領路人”,他把“一心一意聽黨的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作自己的座佑銘,他就是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黨支部書記,黔東南州第九屆人大代表、全州“十佳黨組織書記”、全省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龍相遠。近年來,在他的帶動和帶領下,雷屯村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群眾過上了富裕舒適的幸福生活,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農村示范村。
舍 “小家”為大家
為做好本村產業發展,龍相遠不顧家人的反對,積極謀劃適合村級發展之路,毅然組織帶領黨員干部自費赴遵義、銅仁、獨山、惠水等地考察學習農村產業結構調整10余次,帶領群眾探索“抓蔬、興果、穩糧”發展思路。
如今,雷屯村產業已初步實現科技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基地化生產、訂單化銷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再是紙上談兵,更多的是把群眾帶起來了、產業做大做強了、群眾的腰包鼓了。注重班子建設,村“兩委”干部實行脫產“坐班”,改變以前村干忙于自家事務,村民辦事找不到村干或需上村干家的現象,定期開展工作述職評議和群眾滿意度測評,打造了堅強有力的團隊班子,增強了村“兩委”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發揚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作為村支書的龍相遠更是率先垂范,近兩年幾乎完全脫產投身雷屯各項項目建設的協調服務及督辦落實,真正做到隨叫隨到、隨到隨做,工作安排沒有半點推脫、半句怨言,確保了各項項目的順利實施。
群眾富村才富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主要看班長”,這一句簡單的“套話”已被全村黨員群眾演繹為耳熟能詳的勵志語。
為了使群眾脫貧致富,龍相遠帶頭創辦了雷屯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蔬菜種植統一供種、統一供應物資、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四統一”的運作模式。為能使合作社盡快運作,顯現出效益,龍相遠丟下家中自己的農活,把與縣鎮相關部門對接和周邊縣市市場調查作為頭等大事,做牢做實,組織帶領部分產業大戶跑遍湖南、廣西、貴陽、凱里及周邊縣市,打開了一條“超市+基地+農戶、公司+支部+基地+農戶”訂單式的產銷渠道。

2013年,全村種植蔬菜540畝,覆蓋全村所有農戶,其中早熟蔬菜320畝,建有蔬菜大棚48個,大棚蔬菜產業可實現年收入124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4230元躍升至2013年底的6500元,使雷屯村成全縣為數不多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大關的行政村。在群眾增收的同時,他帶領村 “兩委”大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雷屯村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到5萬元。
抓載體建新村
在產業發展起來的同時,龍相遠帶領群村黨員群眾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深化以家庭“配合工作”好、促村班子建設好,以家庭 “勤勞致富”好、促村經濟發展好,以家庭“集體觀念”好、促村民主管理好,以家庭“尊師重教”好、促村文化教育好,以家庭“遵紀守法”好、促村社會治安好,以家庭“婚育新風”好、促村計劃生育好,以家庭“環境衛生”好、促村生活環境好,以家庭“鄰里和睦”好、促村鄉風文明好,以家庭“科技運用”好、促村科技普及好,以家庭“互幫互助”好、促村社會保障好為主要內容的“雙十”聯創活動,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硬化通村公路1.2公里,硬化機耕道2.5公里,硬化步道3公里,實施房屋改造187戶,建設村內青石步道、文化廣場、議事長廊、公廁,安裝太陽能路燈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組建舞龍隊及文藝隊,開展節慶活動,開展衛生環境綜合整治,文明和諧風尚逐步形成,全村100%的農戶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符合政策生育率100%,遵紀守法戶120戶,文明戶 60戶,村“兩委”干部近三年來未任何違法違紀行為,村級無刑事和上訪案件。通過以“村”帶“家”、以“家”促“村”,雷屯村初步實現了產業發展好、基礎設施好、服務設施好、家居環境好、自然生態好、村民素質好。
雷屯村先后榮獲全省新農村建設“十佳鄉村”、全州“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以及省、州、縣“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基層黨組織等表彰。
“勇立潮頭、不進則退”
如今雷屯村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立足新的起點,特別是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等驅動下,雷屯人民盼發展、思發展、謀發展的信心和干勁十足,強化產業支撐,開發鄉村旅游,力推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發展,堅信在龍相遠支書的帶領下的雷屯人民一定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陸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