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暮春時節,筆者來到貴州省岑鞏縣海旺達白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實地追蹤黃雙英的養羊富民故事。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羊群在綠油油的草叢間出沒,宛如一幅田園牧歌的畫卷,這其中最美的風景正是牧羊女村官黃雙英。

本周人物:黃雙英
今年34歲的侗族女性黃雙英,是岑鞏縣天星鄉民沖村婦女主任、縣政協委員。14年來,她與身殘志堅的愛人王海成靠養羊致富,實現年收入逾20萬元。富裕起來的黃雙英沒有忘記鄉親們,她整合周邊村寨21位養羊大戶,成立全縣首家白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更多村民共同致富。這位牧羊女村官,因此榮膺“2012中國優秀經濟女性”殊榮。
拒絕向命運低頭的女人
黃雙英走上養羊這條路,最初是不得已。20歲那年,黃雙英夫婦隨打工潮涌入廣州,進入一家私營企業打工。上班第3天,愛人王海成就在意外事故中失去右手。
眼看愛人意志消沉,黃雙英內心十分難過。村里滿山翠綠的青草地讓她萌生養羊的想法,“不就沒了一只手嗎?你放羊來我耕田!”黃雙英說。她買來《養羊技術》、《農村實用技術》等書籍,每天坐在病床前,不厭其煩為愛人誦讀養羊書籍。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雙英的耐心溝通和鼓勵下,王海成從絕望中站了起來。2002年,黃雙英拿出僅有的200元積蓄,先后購回12只小羊精心飼養,夫妻攜手走上養羊創業的征程,一年后12只小羊發展到30余只。

美麗的黃雙英在放羊
養殖是一項技術活,光有零星的理論知識和美好的養殖愿望還遠遠不夠。2004年冬,黃雙英家飼養的30多只母羊產下70多只仔羊,由于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加上氣候寒冷,冬季飼草準備不充分,仔羊陸續死亡,無一存活。
鄉親們都勸黃雙英就此罷手,還是老實種地或者做點小生意算了。挫折面前,黃雙英認準目標不回頭。2005年,黃雙英吸取教訓,夏、秋、冬3個季節大面積種植牧草,解決了飼草的問題。同時,為把養羊產業做成規模,她與愛人每天忙里忙外之余,還加緊學科技、學管理,憑著鍥而不舍的干勁,黃雙英終于逐漸摸索出一整套適合當地發展的養羊模式。目前,黃雙英家的養羊規模已達450余只,圈舍面積2400平方米,種植牧草80余畝,年收入20余萬元,成為全縣聞名的養羊大戶。
從養羊大戶到婦女主任
富裕起來的黃雙英沒有忘記父老鄉親,更沒有忘記傳授養羊技術,帶領村民養羊致富。2012年,民沖村換屆改選,深得人心的黃雙英高票當選村婦女主任。在村里走訪,村民們告訴筆者:“她是村民的好主任,也是大家的養殖專家。”“每天早晨起床后,黃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自家羊舍喂食,但是一忙完家里的事,她就會到不同村民家里講解養羊技術。”

黃雙英在羊喂食玉米粉末
村民吳樹青由于不懂飼養技術,2012年春天他家的20多只羊全部染上“癩子病”,眼看就要沒救了。黃雙英聞訊立即趕到他家羊圈展開救治,并向他傳授養羊技術。在黃雙英連續一周的精心治療下,吳樹青家的20多只羊全部治愈,直接挽回經濟損失近5000元。
2007年,村民王成華因車禍造成腿部殘疾,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重擔全落到妻子吳昌芝身上。是黃雙英夫婦先后多次登門,不僅從思想上鼓勵王成華夫婦,還免費提供10只能繁母羊供其飼養。如今,王成華家中已存欄羊百余只,年收入近10萬元,通過養羊也走上致富道路。“要是沒有雙英大嫂的幫助,真不曉得我們一家子怎么熬過來!”說起過去那段痛苦經歷,吳昌芝激動不已。
幫助村民通過發展養殖業走上致富道路,一直是作為村婦女主任的黃雙英實現人生價值的又一體現,吳樹青和王成華的故事只是個別縮影。與此同時,黃雙英還積極配合天星鄉動物防疫人員,為養殖戶提供動物防疫藥品,降低養殖戶的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在她的帶動下,全村發展養羊戶86戶,其中存欄80只以上的農戶有29戶,存欄50至80只的農戶有5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