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周燕玲)他們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照顧著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自稱是被遺忘的人,但總有一群人不能被他們遺忘。
“每一個精神病患者都有過一段血淚寫成的歷史”,電影《心靈解碼》中的夏護士長對剛來的護士娓娓說道。本期《每周人物》向您介紹一位精神科的男護士,他叫吳家毅,今年25歲,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精神科的一名護士。

本周人物:吳家毅
走進被遺忘的“人群”
每天早上7:50前,會有一群人在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門口,等候一輛白色大巴,今天也不例外。她們中有打扮時髦的年輕姑娘,也有被時光打磨的中年婦女,他也在其中。格子襯衫外加灰色毛衣配上休閑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爽,配上那副黑框眼鏡卻凸顯出學生氣息。
頭一天晚上,他特意打電話囑咐我一定要早起,不能讓我“拖后腿”。夾雜黎平口音的普通話剛開始讓我聽著很別扭,但通過一路上的交談,我慢慢適應了它獨特的味道。
據了解,我國首部《精神衛生法》于2013年5月1日才開始實施。“其實,我們是一群被遺忘的人,在以前,精神科更是如此”,據他介紹,在2012年以前該院精神科只有少數患者,而現在住院的患者達170人左右。
當初為什么會選擇護理專業呢?“當時高考沒考好,落榜了,在醫院上班的姑姑就讓我選擇了護理專業”,據他介紹當時那一屆護理專業有近600多人,其中21個男生。“但是有2個男生剛來上課沒多久就走了,因為班上都是女孩子他們很不適應”。
那為什么會做精神科的護理人員呢?“我很喜歡心理學,女朋友送我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可能她早已不記得了。所以在畢業后就選擇了418醫院的精神科”。
走進精神病房
在近30分鐘的交談后,大巴車緩緩地停在一棟有點泛黑的房子門口,剛下車,他就指著前面一排淺灰色的平房,“那是以前精神病患者住的地方”。再往前走,通過一條泥濘小徑到了一棟四層的新修樓,他示意我跟著他上樓。到了三樓他示意我在次等候,因為他要跟值夜班的同事交班。
在等候他的時候,正好碰見一位提著紅塑料袋的男子通過一道鐵門跟一位患者聊著什么,其中那位患者身上穿著一套士兵服,看著很精神的樣子。但還沒到2分鐘時間,那位穿著士兵服的男子突然抓著鐵門晃動了起來,嘴里也吐出一些我聽不太清楚的方言。
交接好工作后的他從值班室出來,跟在他后面的人伸了個懶腰并拍了一下他的肩。
“我要去查房,你要跟著去嗎?”,“恩”。他跟身邊一位戴著燕帽的護士示意給我一套護士服,換上衣服,跟在他身后。“每次拿鑰匙開鐵門的時候,必須以最快的時間鎖上門,以防患者逃跑”。
鎖上門后,一名護士在過道上攔住一些患者,他則一間一間的清點人數,“68人都在,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叫患者起床,然后把窗戶打開,整理他們的被子和清理桌子”。
在叫醒患者起床的時候,他會輕拍一下患者的身體或者把捂著被子的他們從被子里扒開,
“因為患者吃藥的緣故,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基本上每間房里都會有一兩個人要去叫他們起床,但在叫醒他們的時候不能太兇,因為他們都很敏感”。
據他介紹,每一間住著5個病人,每一鋪床有一張桌子,且房間內有單獨衛生間。“我記得我第一次查房的時候,心里很緊張因為只要把門一鎖上,就會被幾十個男人圍著,并且用那種眼神看著我,挺害怕的,但在下午就不害怕了”。
“每隔15分鐘,我們就要巡一次房。如果患者指甲或頭發長了,我們要幫他們清理,11點的時候給患者喂藥”,他笑著說道其實我們跟普通的護士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護理的人群不一樣而已,其工作都很繁瑣。
男護除了護理職責 還兼顧水電工和保安
“我們跟女護士除了生理結構不同貌似也無其它,你執意要我說的話,真怕那些女同胞們生氣,因為男生的動身能力及應變能力一般比女生強“,他略顯調皮的說道。
其實,在醫院男護士們也是應急處理的一把手。“停電了,好吧,我去機房看看,修好了;停水了,我看看,修好了。男護士除了做好護理工作還要兼顧水電工,這就是醫院為什么會喜歡男護士”,突然他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其實還有一項,就是男護士沒有產假。
本來還一臉調皮的他突然變得認真起來,并感嘆到“精神病院的女護士真的很不容易”。他介紹,他們科室有段時間缺男護士,所以有一名女護士到男病區值夜班,在巡房的時候被病人打得頭破血流,最后還是在幾個病情穩定較清醒的病人幫助下才得以脫身。
“更慘的是,沒有工傷補貼,沒有工傷假。回去自己掏錢上上藥,包扎第二天繼續上班,這或許是醫護人員的‘待遇’吧”!他皺著眉頭感嘆著。
你知道我們上班的男護們業余愛好是什么嗎?“打籃球做運動,增加臂力,因為當有人鬧事或外來人員來滋事的時候,我們要充當保安”。
他突然問我剛才跟患者零距離接觸心里害怕嗎?我坦言心里既緊張又害怕。他說那些患者吃藥了就跟正常人一樣,不吃藥就像正常人喝醉酒一樣。
他表示,自己跟病房里的幾位患者關系不錯,“多關心他們,有什么好吃的和他們分享,他們都會記著那些好”。他也坦言自己好幾次值夜班巡房時被患者偷襲,都是關系比較好的患者幫他解困的。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理解我們和我們的工作
“精神病人并不可怕,只要他們按時服藥跟正常一樣。他們也不想暴力,只不過是幻覺及妄想的支配,當他們清醒過來發現這些事是自己做的,也會非常痛苦的”,在采訪的過程中,他不斷的強調希望社會上的人能多關愛一下那些患者,也多體諒醫護人員。
“我們醫院曾就診過一位在家自殺未遂致小腿骨折的嚴重抑郁患者,因患者骨折,無法下床,基本生活都是護士在床旁協助進行。如,大小便之類的。在住院的第三天,患者家屬來探視,但患者病情不穩定其護士拒絕探視。這時候家屬開始破口大罵,后來值班醫生跟家屬解釋也無效,只好讓家屬探視。家屬從病房出來后,又開始破口大罵,說該患者住院三天,我們不給他水喝,不給他飯吃。整整罵了一早上,把小護士和護士長都罵哭了,還差點把護士站的電腦給砸了”。
吳家毅看向我,眼神堅定著,“希望人們能多理解一下我們,因為大家都不容易”。
對于未來,吳家毅沒有太多打算。或許會一直堅持下去,雖然繁瑣又疲憊的工作有時讓他很壓抑,“但愛心、責任心會讓我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干哪行愛哪行”。
在采訪結束之時,他推薦我去看一部《心靈解碼》的電影。“電影里有我們這個職業以及我們跟患者關系的真實寫照,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那些患者,因為他們是我們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