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麻江縣西部邊陲、崇山峻嶺深處有一所學校,叫良田小學。在這所學校里,有一位深受師生喜愛和尊敬的教師,她是黔東南州小學教師唯一入選教育部“師德教育專家庫”的人物。學生暨稱她為老師,又叫她做“媽媽”,她就是本周人物——麻江縣杏山鎮良田小學女教師文有菊。
平平淡淡做人,兢兢業業執教
1983年文老師高中畢業后,憑著對家鄉的熱愛,對教育事業執著向往,憑著一腔熱血,毅然走上了教書育人之路。她立足基層,扎根山區學校,一干就是30年。30年風雨教學路,她先后到過宣威鎮水興小學、翁保小學、咸寧小學,杏山鎮麻喇小學、良田小學等村級小學任教。無論走到哪里,文老師都以校為家,視孩子們為親人。她從一名稚嫩的學生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教師,從一名教師成長為一名大愛無疆的慈善母親,從一名教師和母親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專家和德高望重的長者。30年風雨鄉村路,她無怨無悔,她將自己平凡而多彩的一生獻給三尺講臺,她把一生的愛灑向千千萬萬的農村孩子,她用一生去等待和守候那個收獲的季節,她用一生去期待孩子們的那一聲“老師”、“姐姐”和“媽媽”,她把大半生奉獻給了未來的希望……
文有菊為師,她最注重“三講”,一講為人師表;二講以德為先;三講誠實守信。她從教30年,總是堅持為人師表、以德為先、誠實守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她的人生信條里早已根植著“平平淡淡做人,兢兢業業執教”的人生信條。
師愛無疆,三助貧困兒童終圓夢
1997年,文老師在宣威咸寧小學教書時,咸寧村有個小孩叫李兵,他出生只有33天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也在幾年后改嫁遠方,小李兵從此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因為家里窮,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沒有經濟收入,所以交不起學費,無法上學。只能呆在家里,望著其他的伙伴,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回家,小李兵心里一次又一次地傷心、流淚,文老師突然知道了這個情況,她主動找到李兵家,資助和勸說他讀上了小學。2003年9月,李兵考上了宣威中學,因家里窮無法承擔學雜費,剛上學不久就輟學了,聽到這個消息后,文老師心里是又傷心又著急。其實,文老師自己家里也不富裕,負擔也很重,但如果不救助這個孩子,李兵就可能會永遠失去學習的機會;如果救助,家庭又難以承擔多一個孩子的壓力。文老師犯難了,她愛痛交加時依然決定資助小李兵完成學業。2005年,李兵的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命運再次將李兵送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李兵又一次來到了文老師的家,向文老師哭訴著自己悲慘的命運。心地善良的文老師看著這個命運多艱的孩子,頓時泣不成聲,于是她毅然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收養李兵。在幫助李兵處理了家中的事務后,領著李兵回到他們的家。從此,這位從不知父愛母愛為何物的孤兒終于迎來了那分遲來的愛。
2012年大學畢業的李兵走上了工作崗位。整整十五年,文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將自己全心身的愛奉獻給了這個孩子。
大愛無際,是師愛更是母愛
2012年,良田小學二年級女學生潘樂,4歲時失去了母親,父親為了維持這個家,只有常年在外打工,她只好與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共同生活。剛到良田小學工作的文老師,看到潘樂的境況,內心十分震驚,一股受痛和酸楚頓時涌向心頭,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頭。于是她把潘樂帶到了自己的家,給潘樂洗澡,又連晚跑到商店,掏了150多元錢給她買了新衣服。穿上新衣服的小潘樂高興得跳起來。從此文老師就把照顧小潘樂的事情把攬了下來。
一天晚上,文老師像往常一樣將潘樂帶在身邊,讓她享受著難以享受的母愛。躺在文老師懷里,潘樂突閃著大眼睛問文老師:“老師,你真像我媽媽,你能當我媽媽嗎?”聽到潘樂的詢問,文老師內心酸溜溜的,一股無法控制的熱流刷地從眼眶滾出。文老師心潮澎湃、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填充著整個內心世界,她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她輕聲地告訴潘樂:“好,今后,你就叫我媽媽,我就做你干媽吧”。從此,文老師又多了一個女兒。平時,文老師總把潘樂帶在身邊。周末,文老師把潘樂帶回家,同吃同住。幾個月后,一個曾經蓬頭垢面、沉默不語的小潘樂,變成了一個光鮮亮麗、聰明活潑的小公主。看到潘樂巨大的變化,學校的老師、同學對這位相識不久的老師肅然起敬。
1997年,由于工作努力,成績優異,品德高尚,文老師獲得了“民轉公”批準,于是工資也由原來的幾十元增加到了每月180元。工資高了以后,文老師和妹妹文有翠更加擴大了學生的資助范圍,她們不但在本校資助了大量的學生,同時也資助外校學生。
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文老師和她妹妹資助的學生共有20多人,總金額達到了50000多元,這筆錢在當時工資水平的情況下,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據。雖然現在已經事隔多年了,但被文老師和她妹妹資助過的那些學生,像蒙仕麗、蒙仕平、宋繼桃、胡世慧、羅家娣、羅家贏、趙明、朱萬烈、韋炳麗等,都還能清楚地記得文老師幫助他們的一點一滴。談起文老師過去對他們的幫助和關愛,他們記憶猶新,他們回憶往事就像記憶自己的過去和童年,歷歷在目,如數家珍。
文老師不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她更是一個有責任心,熱愛事業的人。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于利己,她所帶的班級曾無數次被評為學校的“先進班級”;生活上,她心地善良,寬以待人,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同事同甘共苦。在學校,她是老師中的楷模,學生的至親;在家里,她是聰慧的妻子,慈祥的母親。她把自己的大半生獻給了三尺講臺,獻給了山區萬千學子。奉獻了幾十年頭,收獲了桃李滿天下,在師愛與母愛的交織中,凝聚成了陽光、成了甘露無私的播灑在山區的大地上。(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