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專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
從“責任”到“行動”再到“變革”四年生態文明路 貴陽名揚世界
7月19至21日,一個讓貴陽人民引以為豪的盛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將在貴陽隆重舉行,世界的目光將聚焦在此。
獲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今年1月,生態文明貴陽會議正式升級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這,無疑讓貴陽生態文明實踐影響力得到最大的彰顯。作為生態文明實踐的先行者,貴陽,用了四年時間探索出生態文明之路,從“責任”到“行動”再到“變革”,每逢夏季,智慧的火花在“爽爽的貴陽”碰撞,睿智的思想在“綠綠的貴陽”升華……四年間,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層次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

2009年8月,布萊爾和李連杰在花溪區黨武鄉擺貢村

快樂騎行,享受濕地

步行日,貴陽市民綠色出行
為什么是貴陽
這個盛夏,隨著世界將目光投向貴州、貴陽,人們不禁會問,作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別說和東部發達城市相比,和周邊成都、昆明、長沙相比,貴陽經濟發展都相對滯后,但在生態文明實踐上,為什么會是貴陽呢?
其實,這和貴州、貴陽特有的生態和資源優勢,以及地方主官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眼光有關。
作為多山少地的獨特區域,上天賦予了貴陽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也正是環境獨特,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拋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同時,貴陽夏天的氣候,絕對是頂呱呱的,全國沒有第二個城市能夠比。另外,貴陽緯度合適,北緯26度;海拔適中,1100米左右,這個海拔最適宜人類居住。貴陽自然生態環境是相當好。
除了生態優勢,被媒體和民眾稱為“生態書記”的貴州省委副書記李軍,和生態文明的貴陽實踐息息相關。在接受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和半月談等媒體采訪中,李軍多次闡述貴陽為什么會選擇生態文明之路。
時間要上溯到2003年,這一年,李軍調任貴州省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開始了對貴州的認識和思考。特別是第二年轉任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期間,李軍多次參與組織多彩貴州活動對外“賣環境賣氣候”,對貴州的生態和環境資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思考。當他在2007年6月主政貴陽后,生態文明發展路徑開始在貴陽萌芽。
如何帶領這個地理位置獨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的“森林之城”向前發展呢?是沿襲過去“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得短期的發展,還是著眼長遠、另辟蹊徑?李軍選擇了后者,主導貴陽在發展中獨辟蹊徑,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在李軍看來,如果把目前的地球比喻成一個病人,低碳經濟、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這三大信號都是給地球治病開的藥方。所不同的是,低碳經濟是減排二氧化碳的直接措施,直達病灶;綠色發展包括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等等,藥方相對大一些;而生態文明則包含了自然生態、經濟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的諸多方面,是系統療法。
在支撐層面,和國內許多兄弟省市相比,貴州、貴陽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結合中央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李軍意識到,低碳、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是貴陽未來發展的方向。 2007年底,貴陽市明確提出,將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總抓手、切入點,作為當前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的施政綱領。2008年開始謀劃舉辦生態文明貴陽會議。2009年以來,每年一屆連續四年舉辦了生態文明貴陽會議。
四年生態文明路名揚世界
生態文明城市如何建?史無前例,無可借鑒。一個地處西南邊陲的欠發達省會城市,何以有此魄力?
面對種種質疑,如今,貴陽通過自身的實踐和四次生態文明會議向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獲批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這便是首肯。
回顧四年生態文明路,貴陽取得的成績可謂碩果累累。
一是廣泛傳播了生態文明理念。會議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展示了加快綠色發展的“中國行動”,有效樹立了中國自覺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會議一開始就有包括聯合國有關機構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深度參與,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受聯合國邀請,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參加了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首腦峰會),成功舉辦兩場邊會,提出的承諾寫入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成果匯編文件。
二是有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四次會議均提出富有建設性的主張和具有操作性的具體措施,被廣泛應用到建設生態文明實踐中,并由全國政協向黨中央、國務院作了匯報,相當部分建議被充分運用到建設生態文明的實踐中。
三是搭建了貴州省對外交流合作的有效平臺。貴州、貴陽與參會城市、企業、大學、國際組織廣泛交流,建立緊密聯系,開展務實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4次會議期間,分別舉辦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展、中國·貴陽節能環保產品與技術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經驗交流會、全國低碳發展現場交流研討會、名人生態環保公益活動、貴陽市十大工業園區展示暨項目推介會等,有效展示和交流了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共簽約并實施40余個、總金額近200億元的綠色、低碳項目。其中,與氣候組織合作的花溪擺貢寨“千村計劃”,推動了農村清潔能源的使用,2011年作為唯一入選的中國項目在聯合國德班氣候變化大會上被評為最佳案例之一。通過生態文明貴陽會議這個窗口,各方嘉賓深入地了解貴州、了解貴陽,使貴州、貴陽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提升。 四年生態文明路,貴陽讓世界看見了、觸到了一個具有貴陽特色的生態文明城市,那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始終保持青山綠水,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發達的生態產業,穩定形成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旅游文化等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循環經濟型業成為主導產業;鮮明的文化特色,具有突出的城市個性,有良好的社會風氣,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有凝聚力強的城市精神;濃厚的生態觀念,公眾生態倫理意識普及,生態化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幸福和諧的市民,居住舒適安全,出行方便快捷,公共服務質量良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