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為穩定員工隊伍,有的企業此前已在探索著幫助員工在城市里安家。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摘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
●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閱讀提示|薄薄一張紙,卻隔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人削尖腦袋想進城,無懼日漸增長的城市病,吸引他們的正是這戶籍背后的“紅包”;有人或留根守地,或坐等拆村。河南以城市少、人口多、省會壓力大、人均富裕程度不高的狀態,站在戶籍改革的起跑線上。記者了解到,我省戶改調研進行時,時間表卡在福利提供能力上。有專家指出,戶改將是經濟發展的指揮棒,不妨把福利提供者充分市場化。
一個家庭樣本
哥哥:定居縣城方便娃上學
戶口在村留地留根兒
每天早上,家住沈丘縣城的老李就騎上電動車,把兒子送到縣城一所小學,隨后才到自己經營的小面館。
今年45歲的老李是沈丘縣石槽鄉人,目前跟老婆孩子在沈丘縣城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一家三口雖然都在城里,但戶口卻依然在農村。
“我從沒想過要把戶口遷到縣城,現在縣城的戶口還沒農村戶口的福利好。”老李算了這樣一筆賬:老家有七八畝地,一年下來國家給的種田補貼有上千元,收獲的糧食也能賣幾千元。“如果把戶口遷到縣城,土地沒了,這筆收入就沒了,還不如農民身份實在,家里有幾畝地心里踏實。”如今,每到農忙季節,老李依然會回到老家忙活幾天。
除耕地補貼外,老李說:“現在超過60歲的農民都有養老保險,看病90%都實報實銷,比縣城還高,要把戶口遷到城里,可享受不到這些政策了。”
因此,在老李租住的小區里,有很多像他這樣在縣城安家的農村人都沒有轉戶口。
弟弟:漂過三個“大”城市
等租滿一年買房定居鄭州
與老李相比,他的弟弟小瑞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能在城里生活是他多年的夢。為了能圓“城市夢”,小瑞帶著媳婦常年在深圳、北京、鄭州等地打工,在工地搬過磚、當過服務員、送過水,至今還在為落戶大城市奔波。
“成天給人家打工,也沒一個固定的工作,掙那點錢啥時候能在大城市買房子?”老李經常對弟弟這樣說。他認為,小瑞在縣城買套房子完全不成問題,只是他們的觀念不同。
“小縣城找工作的機會太少,生活福利低、工資低,生活壓力太大,大城市機會多,工資高,最主要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多。”小瑞說。
今年年初,小瑞夫妻二人在鄭州開了一家純凈水店,小瑞申請的鄭州居住證也快滿一年了,他們目前的愿望就是在鄭州買套房,成為真正的城里人,“那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里的各項福利了”。
一個城市(鄭州)樣本
新版居住證制度向戶籍改革過渡
“每天都有兩三千人來申請。”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暫住人口辦公室主任劉靜昨日表示,本月開始推行的新版居住證,已有2萬多人申請辦理。因為附著著購房、子女上學、醫療服務等多項“準市民”待遇,這張卡片被民間看成是鄭州戶籍改革的過渡。
不過,居住證和身份證還是有距離的。劉靜表示,目前新版居住證已和有福利關聯的教育局、房管局聯網,剩下發“紅包”的部門要明年才能開通,“但是真正體現‘市民待遇’的醫保、社保這些還是空白,我們跟人社局的聯網也僅限于職稱評定這些服務”。
省會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載力,使得鄭州成為河南消除城鄉壁壘的天然樣本,為了圓更多人的城市夢,從2001年開始,它就正式開始戶改。
2001年底,投親、出生、購買商品房、投資納稅、工作調動、大中專畢業生和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及成建制企業遷鄭共7大項入戶門檻開通,閥門一下松開。截至2002年10月,鄭州市新增市民10.5萬人。
2003年8月,實行一元制戶口管理模式,取消農業、暫住、小城鎮、非農業等分界線,統稱“居民戶口”,“凡與我市企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統籌金”等寬泛的入戶條件又掀起入戶高潮。
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病。戶改兩年后,公交IC卡數量達80萬張,是預期4倍;2004年秋季開學,鄭州出現史上最大入學潮,學位一席難求,教室里座位難找。
2004年8月,鄭州市公安局叫停“新政”。
2006年,重開暫住證、居住證制度,規范外來流動人口管理,直到新版居住證制度開啟。
戶改13年暫住人口翻了近7倍
據統計,鄭州戶改13年,暫住人口翻了近7倍,目前流動人口340萬人,占全省流動人口一半以上,且以年25%的速度遞增,鄭州市實有人口已達1100萬。
一周前,鄭州市開啟“小城之春”的政策,重新布局鄭州版圖上的新市鎮,原則是提升建設品質,明確表示將積極推進小城鎮的戶籍制度改革,凡有合法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均可根據意愿辦理城鎮常住居民戶口,在教育、就業、就醫、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與當地城鎮原居民同等待遇。對地域、人口與經濟規模達到設市標準的鎮設立鎮級市。
【行動】
戶改難點不是戶口是“紅包”
“看似戶籍改革,實際上卻是一個綜合改革,難題是附著在戶籍上的福利保障。”省公安廳一位知情人表示,戶籍改革問題,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調研,其中會牽涉到土地、教育、保障、醫療等一攬子改革,這些附著在戶籍上的“紅包”到底怎樣找、怎么發,相關部門都要研究透。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我省的戶改工作調研,將會是一個統籌改革,“整體推進,力度會非常大”。
“但具體到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怎么界定和劃分,這個標準也需要更多調研,以支持接下來的決策。”該知情人稱,打破二元結構,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是個大原則,戶籍改革僅僅是表面的東西,技術上沒有難度,關鍵是附著在戶口上的福利待遇。
【分析】
戶改的根本是“國民待遇”
變化:戶改反過來會成經濟發展“指揮棒”
按照行政區劃,河南省只有38個“市”。“人們都想進這幾十個市,特別是盯上省會鄭州,僧多粥少。”粥怎么能變多呢?對此,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表示,承載量不能只盯著“市”字頭,像浙江省很多城鎮都能吸納優勢產業,提供勞動機會,“戶改要求也是經濟發展要求,是財政能力的要求”。
他表示,目前河南省小城鎮級別的人口流動承載量還是空白,只有產業布局的觸角能夠到達,才能優化人口流向。目前,財政對于公共支付的能力也只以百億計,還要用人口均攤削薄。
另一個變化是推動城市規模標準的刷新,王建國表示,如果按之前的標準,人口100萬以上就是特大城市了。
建言:政府供不上的“紅包”,要推動市場化
一個北京戶口,保守估價為80萬,值錢的都是市民“紅包”。王建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鄭州市每添一口人,綜合公共投入就要增加十幾萬。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鄭州市已經將225.9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8.5%的錢用在了民生上,上半年人均花錢2972.37元。
政府捉襟見肘時,誰來補位?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表示,三中全會也提到了市場化根本性作用,我們為什么不可以考慮引入市場化?可以讓更多社會資源介入提供。
目標:消除制度“歧視”,推行“國民待遇”
小到開封鐵塔公園市民和游客兩個價,大到娃上學沒有所需戶口就得全程多交錢,這樣的“歧視”你遇到過沒?
谷建全說,社會公平在破除城鄉壁壘上,其實就是“國民待遇”這個概念,即不論在哪里享受到的待遇是一樣的。“如果高考都一樣、師資水平都一樣,北京、上海對于學生家長的吸引力可能就沒有那么大了。”
消弭制度上的“歧視”鴻溝,并非戶籍的單項改革,而應該是包括土地改革、保障改革等多方面的。不過,谷建全也表示,僅河南省而言,戶改的推動難度相對較小,“因為目前只有省會壓力最大,其他城市還有擴張的規模和空間”。
在城鎮化建設方面,河南確實已經鋪開擴張地圖。記者昨日從省住建廳了解到,“十一五”期間,我省城鎮化率年均增長近1.8%。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河南歷史上城鎮化發展最快的時期,今后五年的目標是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7%,并在2017年達到50%以上。我省將在3年內全部啟動城市建成區內城中村改造,實現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20%。 (記者 朱琨 高鴻鵬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