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時代報告訊(記者 鄭曉偉) 為了官員所謂的“政績工程”,近千畝上好的耕地,轉瞬之間就被“征用”,三年多過去了,至今仍尚未辦理相關手續。近日,在河南省禹州市郭連鎮太和村,群眾泣血投訴,反映當地鎮黨委、政府強征土地卻三年撂荒,但是相關部門不僅對群眾投訴相關村鎮干部涉嫌倒賣耕地并侵吞集體財產的舉報置之不理,反而變本加厲地毆打、報復知情村民。
禹州市郭連鎮太和村地處市郊,隨著S103公路改道經過村頭,道路兩邊原本上好的耕地成了個別打著“開發”、“投資”旗號者覬覦的目標。據村民提供的材料顯示:“……太和村共有7個村民組,人均耕地不足一畝。2011年春夏之交,在原村黨支部書記李全法和鎮黨委書記陳克民、鎮長張明軍的的指揮、操縱下,將太和村西南703畝耕地和200多畝水澆地賣給河南醫藥華中物流中心和“克窮汽配城”等所謂的“招商”項目。村民得知補償款價格為30萬元/畝,竟然被村干部降低為5.46萬/畝,便拒絕簽字同意。為了征得足夠的村民簽字同意,村里以2000元——4000元/人的價格購買簽名,湊足所謂的“村民代表同意”人數,然而該土地至今沒有拿到合法手續……”

動輒“國際”,難道招商項目就能非法占地?
征得“村民同意”后,克窮集團香港實業有限公司又獲得了河南醫藥華中物流中心土地轉讓,在未辦理合法用地手續的情況下,占用太和村耕地建設“中國•禹州汽車城”。據村民提供的資料顯示:由于多數村民因不同意出讓土地進行阻攔,克窮公司在施工期間,村鎮兩級干部組織70多個不明身份的社會閑散人員,對阻擋施工的村民大打出手,造成多人受傷住院。村民代表張套妮、王懷印前往鎮、市反映情況,卻因此分別被拘留3天和7天。
2013年8月10日,按照知情人提供的線索,記者前往禹州市郭連鎮太和村進行實地采訪。在通往太和村的道路兩側,緊鄰S103公路就是兩大片用粘土磚圍擋起來的空地。透過坍塌的圍墻缺口,發現南邊一片早已是田地荒蕪,雜草叢生,據此可以判斷這里的耕地至少已經撂荒兩年以上了。

圍墻圈起來,就可以為所欲為?
在北邊圍墻里,現狀更是驚人,周邊還有沒來得及鏟除的茂密蒿草,足足有一人多高。遠處停放著幾臺推土機、卡車,周圍大片耕地已經進行了挖掘、平整。得知記者前來采訪,周邊村民紛紛聚攏過來,他們七嘴八舌、義憤填膺地控訴違法占地情況。據村民們講,太和村原本就是人多地少,如今每人不足六分地,一旦賣地的錢花光,兒孫們將來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成問題。

違法占地并強行施工,工程機械被憤怒的村民扣在現場
在村民提供的一份“禹州市重點項目建議聯席辦公會議(紀要)”上顯示,“……(禹州市)國土局對對該宗土地的評估價格為每畝30萬元,同意以每畝17萬元的土地價格供給投資商。”土地價格從每畝30萬元降到每畝17萬元,相關資料顯示為地方政府作為與投資商合作的投入。然而,從每畝17萬元再降低到每畝5.46萬元,這中間的差價哪里去了,村民們不得而知。據村民講,由于眾多村民不同意嚴懲?低于周圍價格出讓土地,鎮村干部就擅自做主直接把錢打入村民們的“糧食直補卡”里。他們向相關部門舉報,但得到的結果除了村黨支部書記李全法換成了其子李衛東,至今沒有任何查處的消息。
帶著重重疑問,記者前往禹州市郭連鎮黨委、政府進行調查,該鎮黨政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不但不正面回答問題,反而指責記者沒有到宣傳部報到:“沒有宣傳通知,我們不接受采訪!”《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新聞記者持新聞記者證依法從事新聞采訪活動受法律保護。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應為合法的新聞采訪活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干擾、阻撓新聞機構及其新聞記者合法的采訪活動。作為地方工作人員,如果心里沒鬼,怎么會對記者的采訪采取“踢皮球”的態度呢?
記者將這一情況反映到禹州市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相關負責人經過聯系,通知記者前往禹州市國土資源局進行采訪。
在禹州市國土資源局,接待人員告訴記者,該宗土地雖然經過了河南國土資源廳批準,但由于沒有進行“招拍掛”的程序,因此尚未辦理供地手續。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稱,郭連鎮黨委、政府為了“政績”一意孤行,多次強行施工,多次與當地村民發生激烈沖突。國土所工作人員前往執法,鎮村領導根本不放在眼里,堅持要先行施工,國土所長為此氣得請假休息。
沒有辦理供地手續,先行施工就是違法,禹州市郭連鎮黨、委政府置法律于不顧,實在令人罕見。對此,村民們焦慮萬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