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群眾是咱靠山 百姓是咱爹娘】
2013年4月,龍泉鎮德祿村出現地質災害隱患, 3萬多立方米的山體威脅著山下76戶330名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縣委、縣政府、縣人武部立即組織了500多人的民兵應急分隊,前往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群眾疏散和物資轉移。“我們要舉全縣之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安全了,我們才能放心!”縣長侯美傳在德祿村的臨時指揮部里,用沙啞的聲音,向全體民兵發出指令。

4月2日,龍泉鎮得祿村翁腦自然寨,民兵應急分隊人員在幫助苗族村民轉移財產
盡管下著雨,盡管山體隨時崩塌,但黨政領導始終靠前指揮,親自參與救災工作。500多人的夜戰,換來了330名群眾的安全轉移。縣財政、民政、衛生等部門及時劃撥經費、抽調人力物力做好災民安置,整理了80套保障性住房,免費提供給轉移群眾臨時居住。凝聚力量的背后,是黨委政府對老百姓一如既往的關心,更是共產黨人心中雋永銘記的“為人民服務”。
【人人都贊共產黨 家家戶戶把黨夸】
在南皋鄉的九門村,一事一議政策,把寬敞整潔的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門口,讓村民們實現了幾代人走路不沾泥的愿望。竣工那一天,村民們在路邊刻上了“感謝共產黨”幾個大字。在排調鎮的巫起村,村民們每天走在寫有“感謝政府”的大道上,心里,存著的是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給村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通了,有了產業了,群眾信心更足了。
“以前我們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現在要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巫起村村民李家平笑著說到。
2012年,丹寨縣全縣組織工作滿意度綜合排名全省第6位,群眾滿意度測評位居全州前列,群眾幸福指數大幅增長。2013年,丹寨縣要著力圍繞農村、農業、農民,力爭完成1萬人扶貧生態移民安置,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加快第一批90公里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設,積極向省州爭取下達第二批100公里以上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設項目等十件實事。一切工作的干勁來自群眾,一切服務的目標圍繞群眾,這是丹寨縣在探索、在實踐中始終堅持的原則,始終不竭的動力。回應解決“群眾期盼”,力爭完成“群眾滿意”,這一切,只因跟群眾許下承諾,永遠和百姓一條心、在一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