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基層黨支部 發展急先鋒】
在興仁鎮的擺泥村,村支書楊通天,愣是把村里面的產業園做得有聲有色,葡萄、梨子、藍莓,果掛枝頭,金銀花、綠茶滿園飄香。黨員帶頭干,干給群眾看,帶領群眾謀發展,村里邊30多戶村民跟著楊通天,走在致富大道上,村民年均增收5000多元。
“作為村支書,我有義務做給大家看,要是我都做不好,群眾笑話的不僅是我一個人,還笑話我們村的黨支部,說我們干不成事!老百姓要擁護你,就看你能不能讓他們的腰包鼓起來,老百姓富不富,就是考核我們干部合不合格的硬指標!”楊通天說。
在興仁鎮的城江村,老百姓的半邊天,讓女支書潘坤蓮頂了起來。沒有承包半畝地,村民們賣西瓜的錢半厘都進不了她的腰包,她卻一心撲在了城江西瓜上。做品牌、擴規模、沖市場,從2011年起,潘坤蓮就帶著村黨支部,開始了這些打雜的活兒。三年時間里,城江西瓜從原來的幾十畝,到現在成立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800畝,輻射周邊多個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000元大關。成績的背后,是一個村支書一心為了農戶增收的鍥而不舍,更是一幫基層干部的堅持。

興仁鎮城江村大棚西瓜種植基地.城江村村支書潘坤蓮,在這片土地上,當起了服務村民發展的“孺子牛”
“老百姓富了,村里面的工作就好搞了,也只有老百姓富了,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才發揮出來。”潘坤蓮說。
在揚武鎮的大朗村,村支書張有英,自己種植了120畝烤煙,每年收入近20萬元。村民李桃芬看到了前景,楞是放干了準備用來種植水稻的3畝多稻田的水,和著張有英一起種起了烤煙。在大郎村,村干部們還把發展的目光瞄準了荒山荒坡,向山要地求發展。僅今年,全村黨員帶頭發展烤煙種植500畝,葡萄500畝,太子參、茶葉、西瓜等農業產業遍地開花。

揚武鎮大朗村,村支書家張有英家的太子參種植基地。向山要地求發展,張有英帶著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和地產低效林改造,把荒山變成了金山
“基層黨支部,就是個火車頭,只有黨員帶頭干了,火車才跑得快,也只有你做出東西來了,老百姓才有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得好了,群眾參與進來了。在五年之內,我們村也會是家家買有小轎車,戶戶達到小康的水平。”張有英信心十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