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有人管”到大學“沒人管”,大學生首次自由支配手中的生活費,理財狀況如何?令人擔憂還是欣慰?是什么原因導致“月光族”、“持卡族”、“普通青年”和“高富帥”們大相徑庭的消費情況?
近日,為了解河南本地大學生們的消費現狀,記者以網絡問卷等形式,隨機調查我省在校大學生每月消費情況,內容涉及學生每月的消費金額、消費結構和類型,并特別邀請心理專家,就社會、學校、家長該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消費觀念做指導。
1 消費調查:八成多學生消費靠父母,近七成是“月光族”
河南某高校大二女生小圓,一個月零用錢不知道怎么就花完了。身邊不少女同學也這樣,上大學自己拿著生活費,沒有家長監督,她們或在周末出去逛街、或在宿舍利用電腦網上購物,看到自己喜歡的衣服就買,到了月末鬧“饑荒”,常常最后幾天只能吃方便面。
大三的女生小菲則是個漫畫迷,從大一開始購買的漫畫堆積如山,還常常搶購漫畫周邊產品。小菲收集的漫畫單價從8元到近百元不等,她說自己離開漫畫不能活,零用錢常常不到月底就花完了。
采訪期間,很多學生都向記者表示“錢不夠花”,“每個月月初、月中比較寬松,越往后越緊張”。
網上調查問卷也顯示,遇到是否為“月光族”這一問題時,66.67%的學生選擇“是,錢總不夠”。只有33.33%的學生表示“計劃花錢,月底有余額”。
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籍雜費、考證費、電腦等)、休閑娛樂消費(逛街、看電影、唱K、娛樂等)以及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等方面。
而消費來源,83.33%的學生選擇了“父母提供”這一項,16.67%的學生選擇了“獎學金、助學金或困難補助”。其他來源中,選擇做家教最多,占總數的33.33%,其次是校外兼職、打工,占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