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如果說嚴罰設置了服務的底線,那么提升服務水平還需要調動的哥積極性,以良性的利益激勵機制來激發愛崗敬業精神。
日前,北京市交通部門對出租車違規行為推出“史上最嚴”處罰措施,對于出租車司機拒載、砍價等行為將停崗1年至3年,進入行業“黑名單”的駕駛員不得被錄用。這一系列舉措,在“打車難”問題凸顯的背景下推出,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對拒載等行為進行嚴懲,并建立相關的行業準入、內部考核、信息化叫車等機制,表明了北京出租車業以管理升級來提升服務的思路,無疑是必要的。從國際經驗看,嚴管理才能出好服務。倫敦出租車司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有禮貌的司機,出租車招手即停,極少拒載和亂收費現象,這與非常嚴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密切相關。
但是,對這一“治拒”嚴規人們也有疑慮。首先是對舉證難、執行難的關切。新規之下,上車不去、問完不走等都算拒載,但在認定程序上,乘客除了要記住出租車車牌號,最好還能提供司機姓名、服務監督卡號。但實際上,多數情況下乘客還沒上車就被拒載,看不到司機姓名和服務監督卡號,就算記下車牌號,將來需要提供更多拒載證據時,也是各執一詞。類似這種情況下,嚴規如何落實而不落空,對乘客和司機都體現公平正義,還有待在實踐中檢驗和調整。
其次,拒載行為發生,并非只是一些司機自身素質、服務能力的原因,還涉及利益機制失衡等問題。在媒體多次關于打車難的調查中,“不拒載賺錢太難”“正常跑活賺不到錢”等現象值得關注,折射出的哥的生存困境。份錢、油錢居高不下,洗車費、保養費、修車錢自己掏,各種收費也不少,使得的哥拉活賺錢不容易,扭曲的利益機制沖淡了服務意識,這正是挑活拒載行為的深層癥結。
因此,治理拒載,板子不能都打在的哥身上,更不能僅僅依靠懲罰機制。如果說嚴罰設置了服務的底線,那么提升服務水平還需要調動的哥積極性,以良性的利益激勵機制來激發愛崗敬業精神。管理固當嚴字當頭,但如果多聽聽的哥的心聲,多考慮他們的難處,改革管理運營機制讓他們更多地分享出租車紅利,那么規定再嚴,也會讓人打心底認同并自覺遵守,為市民服務的出租車才能有不竭的動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