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社區舞蹈室內,一場特殊的“生命急救課”正在進行。“胸外按壓要領是快、深、有力!”黎平愛民醫院醫療志愿服務者清晰有力的講解與示范,華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業社工在孩子們中間悉心指導,醫療志愿者通過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從心肺復蘇到創傷包扎,從兒童燙傷處理到意外情況應對,手把手教學。在隨后的急救情景模擬演練中,孩子們活學活用,組隊應對突發狀況,醫護人員與社工在一旁觀察指導、點評糾錯。通過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孩子們掌握了實用的急救技能,強化了“人人都是急救員”的互助意識。

古色古香的鄉愁博物館內暖意融融,一場為老年人定制的“鄉愁茶話”溫馨開啟。華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業社工楊愿珍巧妙借助館藏老物件,引導老人們暢敘往昔歲月,分享搬遷后的嶄新生活,搭建起代際溝通與社區融合的橋梁。更令人欣喜的是,老人們借鑒侗族傳統“款約”的智慧,共同商議確立了活動空間的使用規則,社區自治的活力在此刻生動流淌。

與此同時,“課后托管空間”成為孩子們探索成長的樂園。上午的“兒童議事會”上,稚嫩而真誠的童聲圍繞社區事務熱烈討論,小小議事員的責任感悄然萌發。下午,專業的護眼知識講座與“侗歌聲聲唱給黨”的侗族大歌教學,讓孩子們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血脈的搏動。活動的尾聲,交警隊帶來的安全現場教學,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筑起堅實防線。

從“救在身邊”的急救演練,到“老有所議”的鄉愁茶話;從“幼有所學”的兒童議事,到“文有所傳”的侗歌新唱,龍形街道以這場精心設計的社區活動為生動窗口,清晰展現了在黨建引領下,“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所釋放的潛力與效能。讓300余名兒童及老人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與活力,形成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區新畫卷。(通訊員 舍工 陸書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