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秋末冬初,灣水鎮的田野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扎實推進秋冬種生產工作,該鎮以油菜種植為抓手,通過“人工+機械化”雙輪驅動模式,全面推進土地翻犁、藥劑拌種等關鍵環節,為來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秋冬種工作早部署,土地資源“活”起來

自入秋以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秋冬種生產,提前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油菜種植任務,明確“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目標。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合撂荒地、冬閑田等土地資源,計劃種植油菜2300畝。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我們通過免費發放油菜種子、油菜苗、氯肥等種植補貼,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調動農戶積極性,確保應種盡種、種好種優。”
機械化翻犁顯效率,人工精耕保質量

在魚良村、里仁村油菜種植示范點,多臺旋耕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轟鳴聲中,原本板結的土壤變得疏松均勻。“機械化翻犁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一臺機器一天能完成30畝地。”農機手吳老伯說道。針對坡地、零星地塊等機械難以覆蓋的區域,鎮政府協調組織人工集體翻犁,利用鋤頭、畜力等方式精耕細作,確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全鎮已完成土地翻犁1800余畝,機械化作業率達95%。
智慧播種顯創新,繪就豐收新圖景
“油菜育苗最好在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以確保幼苗能健康茁壯成長,有效防止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的侵襲。”在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技術員的指導下,村民姜大姐正在將配制好的漿狀藥液與油菜種子充分攪拌,確保藥液均勻分布到種子表面。較傳統直接播撒種植的方式,種植前進行藥劑拌種能有效提高油菜播種抗病蟲能力和出苗質量,且能極大程度上提高種子成活率。

用無人機從高處俯拍,新翻的泥土泛著油量的光澤,與人工播種的規整田塊交織成棋盤。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從“人力畜力”到“智能機械”,灣水鎮的秋冬種實踐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深層邏輯——當傳統農耕智慧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廣袤的土地便能煥發出嶄新的生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