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得知鎮政府要來發放魚苗,村民們早早地趕到魚苗集中發放點,等待領取魚苗。領到魚苗后村民們喜笑顏開,高高興興地將魚苗投放到自家的稻田里,期待著糧魚雙豐收。

“我有2畝水田,今天我領了40斤魚苗,我要用心管護,把魚養好,希望今年的稻田魚和水稻都能豐收。”領了魚苗的鎮遠縣蕉溪鎮木溪村靛塘組村民楊秀清高興地說。
蕉溪鎮充分利用地理和資源優勢,發展稻田養魚產業。利用稻田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便,翻動土壤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提高水稻產品產量,切實增加土地附加值。

“我鎮發展稻田養魚主要采取低密度養殖和高密度養殖兩種模式,低密度養殖每畝稻田投放魚苗20斤,高密度養殖每畝稻田投放2000尾魚苗。飼養三到四個月,待稻谷成熟時,低密度養殖每畝可收獲稻田魚約100斤,高密度養殖每畝可收獲稻田魚約300斤。”鎮遠縣蕉溪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姜偉介紹道。

據了解,為增加村民收入,蕉溪鎮采取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魚種、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發展稻田養魚1380畝,此次魚苗發放惠及全鎮13個村1000余戶,每戶可增加收入3000-4000元。
近年來,鎮遠縣蕉溪鎮立足產業實際,找準產業定位,調整產業結構,以“稻+魚”“雙水雙綠”的發展思路,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示范點輻射帶動作用,讓老百姓在田坎上實現雙豐收,最終實現“一田多用、一水兩用、一季多收、糧魚共贏”的產業目標。(羅鳳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