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花田里,黨員志愿者與村民們來回穿梭,一只手穩穩地端著籃筐,另一只手嫻熟、麻利地采摘功夫菊,不到一分鐘就摘滿一大把放到籃子里,再倒進大袋子中,進行裝車、運輸,花農們將所采摘的功夫菊花運送到收購點進行稱重,相互間談論著誰家的花朵開得大,誰家的花摘得多,誰家這次賣的錢多……。

據了解,天柱縣渡馬鎮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產業振興發展,著力在產業興旺上做文章,堅持把培育壯大多元化產業作為群眾增收的造血之計,把發展集約化特色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銜接之扣,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精心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推動當年種植、當年見效的功夫菊產業,通過發動農戶自種、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2021年,擴種面積達300余畝,助推鄉村振興。

“功夫菊陸續綻放,進入采摘期,根據目前長勢來看,相比于去年大幅度增產,預計畝產值達7500元左右。”共和村黨支部書記唐安厚說道。

“我種植功夫菊已經是第5年了,成本低、投入勞動力少,經濟效益相對較高,今年種植5畝,預計可收入4萬元左右。”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村民陳光滔說。
渡馬鎮鄉村振興第一書記陳臻介紹,合作社充分利用功夫菊種植簡單、管理粗放、經濟效益高等優勢,與天柱縣“功夫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種子育苗和技術服務,實行“統一供應良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指導種植、統一田間管理、統一訂單銷售”管理模式。同時,積極吸納周圍農戶參與花卉種植、管理、采摘,進一步拓寬農戶增收致富渠道。

“在這里采摘菊花,一天也有100元左右,流轉土地增收,就業也增收,日子越過越好了。”正在采摘菊花的共和村村民陶大姐說。
豐收的功夫菊不僅是鄉村田野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還鋪就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黃金路”。

近年來,天柱縣把產業發展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出發點,運用“黨建+”的融合發展模式,科學謀劃、積極培育農業特色產業,成立天柱縣“功夫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集育苗、種植、收購、加工等“一條龍”的生產線,真正將“小菊花”做成了大產業。目前,功夫菊產業蓬勃發展,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今年,功夫菊預計可產菊花10000公斤,創收220余萬元,惠及農戶60余戶200余人,成為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龍本英 劉勵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