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年來,臺江縣臺盤鄉按照,“抓產業 擴企業 振村美”的整體發展目標,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指引,大力發展大棚種養、鄉村康養和企業擴容,以產業的規;l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發揮黨組織優勢作用,凝聚產業發展合力
陽芳村是該鄉的千人以上大村,村黨總支部在三級組織部門幫扶指導下,創新思路,積極實施“三帶一支持”黨建扶貧模式帶來的變化。

陽芳村實行村支書主任一肩挑,進一步整合資源,強化了村級發展管理。村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工作制度,強化村兩委內部管理,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成立了村級農業產業合作社,借助縣招商引資平臺,2016年引進開陽盛豐農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強力打造巴拉芳華農業示范園區,園區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種植羊肚菌、絲瓜、西紅柿等,年銷售額達750萬元,有效帶動該村群眾創業就業。該村積極和電力幫扶部門“化緣”,整合電力幫扶資金和財政資金建立村級蔬菜大棚基地,形成“村兩委+合作社+基地+農戶”管理模式,爭取巴拉芳華園區負責蔬菜大棚基地的種植技術指導服務和銷售等問題。爭取電力等幫扶部門發展150畝“稻+漁”示范基地, 2021年預計產糧7.5萬公斤,產魚0.525萬公斤,實現經濟收入40萬余元。

近年來,臺盤鄉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大力推廣“村社合一”“黨社聯建”,把支部建在產業上,以組建或單建的方式,在全鄉13個村級合作社建有黨支部6個,全鄉村干部領辦合作社均實現黨的工作和組織全覆蓋。按照“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交叉管理運行模式,7個村黨組織書記均依法擔任合作社負責人及合作社支部書記,推動村干部到合作社任職。將黨員參與和推動產業發展納入黨員積分制管理考評內容,設置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模范崗,引導年輕黨員、致富能手加入合作社,倒逼黨員在“掙分”“積分”中助力產業發展,2020年,陽芳、紅光2個村種養殖合作社榮獲“全州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創建全省示范合作社。
積極推動合作社黨支部“聯姻”作用發揮,實行鄉聯系村領導包保聯系村產業發展,指導村集體經濟強、產業發展好的村合作社黨支部之間結成對子,強村與部分弱村合作社黨支部結成幫扶對子,實行強強聯手,以強帶弱,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做好生態富民文章

尊重民意,合理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各村黨組織召開產業發展動員大會,了解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上,鄉黨委組織力量開展土地、林地資源摸底,由鄉、村產業發展服務小組成員進行現場勘查,會同各村幫扶單位逐村做好產業發展分析研判,幫助7個村選好大棚蔬菜、羊肚菌、林下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和配套產業。制定了臺盤鄉食用菌產業和枇杷產業種植發展計劃,到2024年種植面積將達40000畝,為實現全鄉產業集中化、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把握生態底線,促進產業和生態共贏;I備鄉級鄉村振興規劃委員會,以“以點帶面”分階段遞進的方式,依托一河兩湖(巴拉河、姊妹湖、空寨水庫)資源稟賦,謀劃實施生態河堤、庭院提質、鄉村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打造以陽芳村為中心輻射德卷、空寨、臺盤、南瓦、南莊5個村區域協同發展的康養小鎮示范鄉。

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強力推動產業振興
建立銀政企(銀政民)三方聯動協作機制。會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基地產業項目(合作社、農戶)提供結算、資金等一籃子金融支持,促使經營主體活起來。鄉政府負責各村項目管理業務指導和規范管理,各村負責產業項目落地落實和運營管護,明確責任,協同推進。2021年上半年爭取上級批復的3個產業扶貧項目順利落地,實施完成2個項目,1個正在有序推進。在陽芳,巴拉芳華公司+村合作社共同發展,園區交替式蔬菜種植,日產蔬菜3000公斤。

紅光村依托D球村和貴州當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平臺資源,成功探索“三帶一支持”產業發展新路子。積極做好陽芳、紅光、平水三個村支部聯手文章。2020年以來,三個村強強聯合,實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大棚蔬菜、蜂蜜加工、“稻+漁”、豆制品等產業項目,實現利潤156萬元以上,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這里干活每天都能回家,還可以照顧老小,收入也穩定,國家政策好,把廠開到村里來了”紅光村貧困戶潘又應一邊忙著報裝豆腐干一邊高興的說到。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際,臺盤鄉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帽子”不再是群眾分紅的資本,而是以獎代補。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股份聯結、服務聯結、勞務聯結、租賃聯結等方式,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以來全鄉產業項目累計分紅101萬余元,重點向“兩類戶”和“發展積極戶”傾斜,多個項目覆蓋戶數1500余戶次。另外,完善村干部績效獎勵制度,將產業發展效益作為衡量村“兩委”班子能力的重要考核依據,從村集體經濟收入的10%比例作為村干部年終獎勵金,根據村干日常管理考核辦法和推動產業發展情況確定獎勵等次,提升村干部參與產業發展積極性。(潘雪梅 劉開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