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三穗素有“竹器之鄉”“斗笠之鄉”的美譽,其竹編工藝延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972年,三穗竹編曾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松。2007年被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國家文化部將三穗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竹編)之鄉”。為增加三穗竹編工藝品藝術價值,我縣通過“產、學、研、銷”四位一體,推動竹編非遺文化綻放新活力。
搭建竹編工藝產業鏈。長期以來三穗竹編如“深宅閨秀”,主要以傳統個體戶為主,自編自用。今年來,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杜鵑通過整合我縣零散手工藝者,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創辦了黔森源竹編工藝廠,目前該廠員工達30余人,年產量達10萬余件。
搭建竹編工藝傳習鏈。為使竹編工藝得到更好傳承和發展,我縣于2016年在黔森源竹編工藝廠開展三穗縣第一期竹編工藝培訓班,截止目前已經開班15期,培訓工人達到了800余人。黔森源竹編工藝廠先后獲得“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習所”、“貴州人才基地”、“黔東南州工匠培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搭建竹編工藝研發鏈。我縣通過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通過派遣竹編、刺繡等非遺傳承人赴該院學習,進一步增加非遺工藝品的藝術價值,創建了“竹姬”品牌,編制出一系列實用的具有審美藝術的燈籠、斗笠、竹籃、花瓶、果盤等100多種竹編制品。
搭建竹編工藝銷售鏈。為推動我縣竹編工藝保護和開發并用,近年來,我縣在貴洞景區了修建竹編工藝博物館、體驗館,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始店鋪,通過“非遺+互聯網”模式拓寬銷售渠道。今年來,竹編旅游商品線上訂單超1000筆,銷售額達5萬元以上。(歐忠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