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一項事業、產業的興旺,人才是第一位的。我縣持續強化“挖掘+培養+引進+激勵”的人才引育機制,不斷增強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吹響文旅人才“集結號”,著力為旅游產業化發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注入“新動力”。
挖掘和培養本土文旅人才,為文旅振興建好“儲備庫”。為促進本土文化旅游人才開闊眼界思路、增強經營理念,提高服務水平。我縣先后組織干部和企業參加省州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研討班、選派干部赴華僑城集團掛職學習。近年來,我縣培訓旅游行政管理人員達60余人次。并邀請國家、省州有關文化旅游專家開展現場教學等方式,開辦星級飯店標準、景區評定、旅游營銷人才、旅游禮儀服務、景區品質提升、農家樂等15個不同業務的培訓班,培訓各景區景點、飯店負責人、行政管理等全縣旅游從業人員2200余人次。建立竹編、剪紙等非遺傳承人基地,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截止目前,我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名錄9項、州級13項、縣級43項,省級傳承人2人,州級傳承人2人,縣級傳承人48人。
引進和提升高端文旅人才,為文旅振興選好“頂梁柱”。隨著我縣文化旅游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一批旅游高級人才回鄉創業,畢業于湖南長沙南方職業學院的楊杜娟,因為三穗縣竹編文化濃厚,素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竹編之鄉”的美稱,她從北京回鄉創辦了黔森源竹編工藝廠;遵義旅游管理行業人才張少偉投資了貴洞景區開發項目;在外闖蕩12年的吳富才回鄉帶領群眾創建了國家AAA級景區頗洞景區。并深入貴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高校引進高端行政管理人才3名。同時赴成都、杭州、南昌等地開展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積極吸引外地藝術家、企業家、文化旅游人才投資興業,充分發揮柔性引智效應,提升全縣旅游品質。截止目前,我縣已有頗洞、界牌、木良等14個村組織村民集資入股成立鄉村旅游發展合作社11家、鄉村旅游發展公司5家,村民參與入股資金5860萬元,土地、山林入股14800余畝,入股群眾2000余戶。
激勵和引導新型文旅人才,為文旅振興鋪好“奠基石”。為了推進旅游產業化發展和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成立三穗縣全域旅游發展專家顧問委員會,為三穗縣旅游產業化發展制定產業政策、建設旅游項目等提供相關論證咨詢等。制定了《三穗縣旅游產業化行動方案》、《三穗縣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方案》,確保資金、政策、用地、人才等要素到位。方案中對利用經批準的開展整治土地及改造廢棄土地發展休閑農業、共享農莊和鄉村旅游項目,經報縣級稅務機關審查后,可從使用月份起免交5年城鎮土地使用稅;對新增上規上限的旅游企業、通過評定的四星級、五星級飯店和獲得國家級相關旅游商品大賽金銀銅獎的,分別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同時加強與農行、工行、建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旅游景區經營權、門票收入權抵押以及旅游企業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林權抵押等貸款業務,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在風險總體可控前提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小微文旅企業續貸支持力度。著力為回鄉大學生、鄉村精英等人才構建優良的創業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為文旅振興鋪好“奠基石”。(歐忠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