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月25日,孟彥鎮(zhèn)充分利用微信、QQ等媒介通知包村干部及村“兩委”利用手機或電視,及時收聽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午10點30分,孟彥鎮(zhèn)全體干部職工共45余人整整齊齊在會議室滿懷期待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
節(jié)目收看中,會議室一片安靜,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盯”著習近平同志,臉上時不時流露出驚喜、歡悅的神情。節(jié)目結束,大家都心情激動、意猶未盡,受到了極大地鼓舞,久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討論著,回想著在村里開展脫貧攻堅的日子,同志們感慨良深。
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與無數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農村廣大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駐村第一書記等人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鮮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qū)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必須時不我待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黨和國家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脫貧攻堅實現(xiàn)了物質和精神碩果雙豐收
一是脫貧攻堅的物質碩果讓許多鄉(xiāng)親告別溜索橋、天塹變成了通途,告別苦咸水、喝上了清潔水,告別四面漏風的泥草屋、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千百萬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機會,孩子們告別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學,實現(xiàn)了住學校、吃食堂。二是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的脫貧攻堅精神,指引和激勵著干部群眾奮發(fā)向上。帶領鄉(xiāng)親們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通向外界道路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身殘志堅的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村民張順東說:“我們雖然殘疾了,但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貧困群眾的精神世界在脫貧攻堅中得到充實和升華,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發(fā)生了從內而外的深刻改變!
四、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更加牢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中說的“廣大扶貧干部舍小家為大家,同貧困群眾結對子、認親戚,常年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他們爬過最高的山,走過最險的路,去過最偏遠的村寨,住過最窮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們就戰(zhàn)斗在哪里。”正因為廣大扶貧干部舍己為人的遠大志向,以及對老百姓的真心實意,換來了老百姓對黨和國家更多的信賴和感恩。
五、大國擔當,率先垂范
中國創(chuàng)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xiàn)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們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yè)的有力推動者。縱覽古今、環(huán)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六、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yè),涌現(xiàn)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用實干兌現(xiàn)“水過不去、拿命來鋪”誓言的黃大發(fā),回鄉(xiāng)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以及這次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他們有的說:“脫貧攻堅路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石子。其實走到最后,走到今天,雖然有苦,還是甜多。”有的說:“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有的說:“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真正來地里面寫,那才叫真本事。”正是這樣一位位平凡且偉大的扶貧干部使得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更加牢固。
脫貧攻堅的終點就是鄉(xiāng)村振興的起點,讓我們繼往開來,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堅定信心決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向著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龍光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