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四月的都柳江,清幽深遠,初夏的暖風迎面撲來,江上漁者悠閑自在,都柳江畔,勤勞的臘俄人民一片忙碌……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體現出臘俄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每每我最是期待這般美好的生活畫面,因為這跟我的堅持和努力息息相關,在這期間付出了多少汗水,嘗試過多少失敗,只有我自己知道。

2019年3月,縣紀委縣監委選派我到下江鎮臘俄村擔任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接到“戰令”的那一刻,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為臘俄人民辦實事,要為全縣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年來,全身心投入到扶貧攻堅工作中,把自己當作臘俄村的一份子,舍小家顧大局做表率,以“拓荒牛”的精神,在脫貧攻堅工作崗位上耕耘和奉獻。
千道理 萬道理 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
臘俄村位于下江鎮下游1公里處,321國道旁,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267戶1027人,2019年底剩余未脫貧11戶35人。
初到臘俄村,我首先對全村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發現該村產業及農業發展滯后,農民增收是“老大難”。“必須發展產業,讓群眾增加收入,才能讓他們如期脫貧。”在心里有了規劃,便下定決心“大干一場”。
“我們村沒什么產業,農民收入少,年輕人外出務工也沒賺到幾個錢。”在村級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村支書就目前情況進行分析。

為了找出本村脫貧“路子”,經常走村串戶,與群眾交心談心、傾聽民聲,了解產業發展意愿,及時厘清產業發展思路。掌握具體情況后,積極對接上級扶貧部門,主動介紹、推薦適合臘俄村種植的項目,將扶貧項目引進村里落地實施。
“小香雞養殖11戶830羽,蛋雞入股分紅11戶,百香果入股22戶;引進百香果種植項目835畝,覆蓋貧困戶19戶72人,實施種桑養蠶項目1戶53畝,油茶種植166畝,帶動13戶貧困戶共同發展。”這些喜人的成績離不開我和村干的辛勤汗水。
“以前要到外面去找工作,現在不愁了,到家門口就有事情做,一天還能領150元,我們寨子每天有30到40人在基地干活,非常感謝梁所長。”剛領到工資的貧困戶黃妹激動地說道。
“引進了項目,現在客人多了,來吃飯的人也多了,每天賣兩大桶的糯米飯,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臘俄橋頭賣糯米飯的吳大姐也樂呵呵的告訴筆者。
安心房 舒適房 村民住上暖心房
“房子不漏雨了,一樓墻面安裝圍板,地面也硬化了,家里也增添了新家具”,特困家庭潘老祥高興地訴說著他家的新變化,看了臘俄村的房屋現狀后,組織發動黨員、村組干為無勞力的特困家庭實施房屋透風漏雨整治的成果。
臘俄村2018至2019年度危房改造尚有10戶未竣工,入戶排查透風漏雨52戶,易地移民搬遷任務12戶……住房保障任務繁重,這組數據讓初入臘俄村的我一臉愁容,但我不會退縮,迎難而上、不懼困難才是我的性格。
“召開院壩會、小組會,入戶宣傳住房保障政策,想盡辦法聯系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回家實施危房改造,幫助協調調運透風漏雨整治材料,每一件事,梁所長都親力親為。”
在住房保障工作中,我當過“搬磚工”,也當過“木匠師傅”,有時也是“包工頭”,對工程建設能準確計算出工程量,長時間下來,讓我從業余人員成為了行家里手。經過三個多月的辛勤付出,臘俄村住房保障任務按期竣工,讓村民住上了安全房、舒適房、暖心房。
房子修好了,解決村民常年無活動場地的問題也提上了日程,為此我積極向上級申請村級文化廣場項目經費10萬元和籃球場活動場地建設經費3萬元。目前籃球場活動場地已竣工待驗收,文化廣場完成堡坎和地面平整工作,正在備料硬化地面,距群眾美好生活又更進了一步。
千條路 萬條路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梁所長,你怎么就回來了?弟媳在坐月子,需要你照顧,你應該在家多待幾天啊。”“村里還有很多事等著我處理,不能耽誤啊。”一心牽掛村里的工作,村委樓就是我的“家”,一個月不回一次家,這是常有的事兒,許許多多個夜晚,想孩子的時候,翻看手機看孩子的相片,都不禁淚濕雙眼。
全縣脫貧攻堅沖鋒號已吹響,我和許多同志一樣舍小家顧大局。在妻子懷孕期間,毅然選擇報名投入脫貧攻堅一線,在妻子分娩、坐月子期間,請了兩天假回去安排相關事情后就返回村里。
“組織勞務輸出是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結合村級實際,一方面全面摸排全村勞動力情況,另一方面積極了解務工信息,動員群眾有組織的外出務工。2020年3月29日,臘俄村外出務工336人,其中貧困戶56人,為群眾穩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生活改善了,人居環境也要跟上去。”為做好人居環境整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結合臘俄村實際,制定了衛生評比方案,向社會愛心人士募捐資金,購買生活用品作為衛生評比獎品,群眾衛生意識和家庭環境衛生都有了明顯轉變。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盡職盡責,知難而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用青春和汗水塑造出一名黨員的形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定不移服從黨的領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