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農村地區群眾看病就診率,不斷提升基層群眾幸福感和就醫滿意度,麻江縣積極探索,始終堅持實踐為真,特別在引進和培養醫療專業技術人才工作上下足功夫,通過“實施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和欠發達農村地區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繼續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一系列具體的措施,醫療人才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才質量的提升雖然加強了基層醫療效果及醫療服務水平,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難度大,基層醫療機構“招人難、留人更難”的困局亟需關注解決。
一是人才培養周期長,滯后的醫療條件導致所學專業技術不能學以致用。全科醫生、轉崗全科醫生、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等各類免費培養培訓政策雖已實施,但培養一個全科醫生、轉崗全科醫生最少需要1年時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訓至少需要3年,且經過培訓后回到基層在對比醫療服務較發達、臨床知識更豐富的培訓單位,面臨的是基層醫療環境差,專業醫療設備少或不適用的尷尬境地,導致專業技術不能全面施展。如部分鄉鎮衛生院任存在醫院樓體陳舊,隨處可見墻面起銷,樓層漏雨等情況,多次修補改建后,基本滿足常規診療需求,后經縣級五室項目建設,逐漸設置了心電圖室、DR室、B超室、遠程會診室、檢驗科、兒童預防接種等,可是更上一層的檢查項目無法開展,部分疾病難以進一步診療,專業技術人才“功力”難以百分之百發揮,導致群眾就診滿意度降低,專業人才出現招不來留不住的兩難局面。
二是基層就醫病患少,福利待遇偏低。造成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缺乏的現實,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待遇差距無疑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花小錢看好病”是所有病患的希望,但是在當前醫療報銷比例政策不斷向基層傾斜的情況下,仍有絕大多數病患選擇奔向大醫院看病就診,而導致人們對基層醫療水平的不信任的重要原因就是高水平人才缺乏。其次依據醫保政策,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購入需嚴格控制,零差率銷售,甲類、乙類藥品分類,基本藥物制度等控制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選購,在倡導使用基本藥物的環境下,又因為基藥利潤小,藥商配送不及時等原因造成病人流失,收入大大降低。加上鄉鎮衛生院實行分科后,自求發展,業務雖然有所上升,效益有所提高,改變了之前沒有發放臨床福利的面貌,但是在這個經濟利益驅動的環境下,基層醫務人員生活質量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就仍然留不住臨床醫務人員的長久就業。
三是基層偏遠業務繁瑣,疲于應付各類檢查,晉升空間小,難以專心看病就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多處于偏遠、經濟較為落后的山區,由于地域文化限制,轄區內群眾看病就醫意識不夠高。加之為抓好健康扶貧、國家公共衛生服務等各類工作,所有基層醫務人員需全部學會“萬能”的基本技術賴以生存,能值班、能下村、能出診、能做資料、能迎檢、能考核......,使很多人身心疲倦,無心專研業務工作,使其所學的東西不能施展應用,且沒有專科學科帶頭人,業務得不到指導和提升。如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業務房小,人員少,經費不足,缺少健全的部門科室,多數只有臨床科、公共衛生科、院辦三個職能部門,開展業務同時,還要兼顧業務資料上報、考核、迎檢等。除了科主任,沒有更好的業務骨干及學科帶頭人,業務指導欠缺,得不到提升,長期以往,基層醫務人員心里負擔大,做事不能膽大創新,逐漸失去工作熱情。
如何才能留住人才?破解基層醫療人才缺乏的難題,需要更加強力的制度保障。比如財力投入增大,對新進招聘人員采取合理有效的束約機制,績效工資分配更合理,解決職工住房等配套設施問題或許可以對當前困難進行分類解決。(李邦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