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黃平縣林業科技熬過沉睡的冬眠,迎來了暖春的起點。
2020年以來,黃平縣國有林場與貴大林學院進行友好磋商,院里面專家團隊多次到黃平縣進行考察、調研,決定與縣國有林場進行產學研合作。2021年2月2日,貴大林學院王德爐院長等專家到黃平縣與黃平縣國有林場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并召開座談會。簽字儀式上王德爐院長代表貴大林學院簽字,黃平縣林業副局長楊方園代表黃平縣國有林場簽字,簽字后雙方領導親切握手祝賀。

座談會上,楊方園向貴大專家團隊介紹了黃平林業發展現狀、技術瓶頸及對科技提升的渴望。重點匯報了黃平林業發展的方向、目標:一是科學實現黃平縣馬尾松良種基地升級換代,積極提高新世代種子園管理水平,進一步拓展良種基地選育能力和水平,實現林木良種品種多元化。二是高位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實施,建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平衡發展的復合型林業,從而為黃平林業提質增效服務。三是精準抓住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機遇,大力發展油茶、藍莓、茶葉、精品水果等高效林業產業,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引導和帶動林農增收,實現林農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業。四是牢牢把握低產低效林改造的契機,營造高質量的菌材林,為食用菌產業在我縣生根、壯大夯實基礎。希望通過與貴大林學院的產學研合作,在貴大專家團隊指導幫助下,注入高科技支撐,建設高標準的試驗基地、優質的種質資源庫、高質量的示范區、高水平的技術咨詢服務平臺等,進一步提升黃平林業的科技投入和科學管理水平,實現我縣林業向高效化、多元化發展。

聽取匯報后,王德爐院長結合楊局長的介紹和對黃平林業發展的了解,從林區分布、產業發展現狀、國家林業政策、林業項目投向、林業產品市場、科技支撐要領等方面給我們分析、把脈。特別作了三方面強調:一是馬尾松良種基地升級換代,新世代種子園的建設,必須要依靠科學,改變思路才能謀求發展;二是國家儲備林的實施,在經濟上解決了林業投資單價低的問題和在集中連片實施上解決了林地權屬分散的難題。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科技要素是決定項目成功的關鍵,只有強調科技支撐,從種子的選育、種苗選擇及配置、小班區劃、實施作業、項目管理等方面實現科技投入和管理水平現代化,才能高位、高效推出、推進項目實施,最終達到高水平的成果;三是在利用林種結構調整發展林業產業上,要在高科技引領的前提下,充分迎合和發揮市場優勢,掌握市場動態信息,打造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有機結合的產業整體,形成牢不可摧的產業鏈,才能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化產業的蛻變。譚偉教授從森林經營、大數據、信息化等方面分析我縣林業發展并提出合理建議,希望通過雙方合作,共同將我縣林區建設成為生物多樣性、資源多樣化、產品多元化、經濟高效化的現代林業基地。

會后王德爐院長一行現場觀摩指導了我縣大沙河國家儲備林現有林改培基地和林下經濟種植點,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

此次產學研合作協議的簽署,給我們送來了科技支撐大禮,及時糾正我們在林業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不但在生產技術方面為我們提供教授和幫助,還能進一步提升改進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時通過跟班學習,在貴大教授的言傳身教下,將會為我縣培養出大批技術人員,進一步夯實我縣科研型、管理型人才基礎。相信通過友好合作,在貴大林學院的科技支撐和科研團隊技術指導下,黃平縣全體技術人員定將振奮精神、虛心向學習、努力提高,致力現代林業發展理念,提升科技和管理水平,積極承擔使命,在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種苗選育、國儲林建設、林種結構調整、林業產業發展、林下經濟建設等方面切身參與、全心投入,必將大有作為,通過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定將譜寫黃平林業發展的輝煌篇章。(楊通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