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月24日,在丹寨縣人民醫院新生兒室,佳佳(化名)的家屬早早的等在科室門口,翹首以盼。出生時僅有1400克的佳佳,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60多個日夜不間斷守護,成功“闖關”,體重增長至2420克,在大家的期盼中順利出院,重回到了父母的懷抱。鮮有人知的是,兩個月前,佳佳早產(29周),體重僅1400克,不到3斤。


時間回到2020年12月24日。上午11點26分,幾聲微弱的哭聲打破了產房里面的緊張氣氛,才在媽媽肚子里待了29周的佳佳迫不及待的和家人見面了(寶寶一般要在40周左右才和家人見面)。只見佳佳全身青紫,查體發現呼吸微弱、肌張力低,體重只有1400克,小手也只有正常成年人拇指大小。
對早產兒來說,胎齡越小的早產兒,治療和護理就越困難。如何合理的用氧,減少小早產兒腦損傷,減少早產兒視網膜病;如何維持早產兒內環境的穩定,減少電解質紊亂的發生;如何給予合理的靜脈營養,以減少體重的丟失等等問題對新生兒科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場能力、毅力、愛心、細心和耐心的考驗,一招不慎,便全盤皆輸。

“新生兒各個器官和身體系統發育得都很不成熟,生命力非常脆弱,而且這個寶寶出生后還伴有新生兒輕度窒息、肺透明膜病及感染,體重也很低,屬于高危兒,在產房時我們就進行了第一次搶救”。據新生兒科主任蒙錦眼介紹,因新生兒科團隊搶救及時,該患兒缺氧癥狀得到及時糾正,為后期的救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科室有專人照顧佳佳。面對呼吸、循 環、感染、營養、神經系統損傷等一系列考驗,該院新生兒科的醫生為佳佳“量身”定制了一套診療方案,制定出詳細的每日診療計劃,并依據佳佳的病情變化,不斷評估、完善治療方案,實時做出精細調整。
為更好的為佳佳提供營養,在通過禁食,對癥治療兩天后,每天通過鼻飼和靜脈注射的方式,將母乳及精心配比的靜脈營養液送到佳佳體內。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照護下,佳佳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然而,由于早產兒呼吸系統發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較少,容易出現頻繁的呼吸暫停或衰竭。不出所料,治療過程中,佳佳氧飽和度偶有下降,反復出現了呼吸暫停、黃染,還出現了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各項輔助檢查指標指明佳佳的情況較為危急。

新生兒科團隊當即進行了一系列的專業操作,氣管插管、氣管內注入豬肺磷脂注射液補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輸血糾正貧血、輸入人血白蛋白糾正低白蛋白血癥,24小時不間斷監測,隨時調整搶救治療方案。特別是“袋鼠式護理”的應用,大大降低了佳佳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等風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悉心照料,在出生后的第2天,佳佳脫離了氣管插管改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出生后第18天,佳佳脫離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可以完全自由呼吸了。出生后第30天,佳佳撤了鼻飼管,可以像其他寶寶一樣自己喝奶了。出生后第50天,除夕夜,佳佳自主活動也多了起來,躺在小溫箱里的她除了睡覺,偶爾會伸伸懶腰、踢踢腿,展示著早產兒的活力;奶量也從最初試開奶的每次0.5ml增到了每次45ml。
在6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救治與呵護下,佳佳奶量在一點點的增長,體重從剛出生的1400克長到4.84斤,各項生理指標逐漸恢復正常,2月24日終于出院回家了。
極早早產兒救治環環相扣,小到拍背、撫觸,大到呼吸機輔助通氣、腸內營養及腸外營養。該例極早早產兒的成功救治,是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多科室通力合作、家屬全力配合的結果。佳佳的順利出院,也再一次刷新了丹寨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極低體重、極早早產兒的記錄。(龍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