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臺江縣施洞鎮地處苗嶺山脈深處,清水江畔,全年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發展農業成為不二之選。施洞鎮順勢因地制宜,牢牢把握得天獨厚優勢,緊緊圍繞產業扶貧規劃,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精品水果、蔬菜、生態家禽等農業特色產業。深入推進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資源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種養殖業,形成新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以綠色發展促增收。
通過貧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由村級黨組織牽頭,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讓貧困戶對接產業,聯結企業,抱團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扶貧項目實施效率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為農戶提供可持續增收的發展門路,讓“輸血”徹底變“造血”,切斷脫貧后顧之憂。2014年以來,共實施48個產業扶貧項目,投入資金達三千五百多萬元。產業覆蓋貧困農戶1529戶6441人,截止目前產業帶動脫貧農戶1459戶6249人。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致富新道路。
施洞鎮深處苗疆腹地,傳統醇厚的苗族文化傳承至今,錯落有致的苗族吊腳樓屹立清水江畔。民族特色文化載體眾多,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蘊含著巨大的旅游發展潛力。苗族姊妹節、獨木龍舟節、苗族古歌、苗族服飾、苗繡、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織錦技藝等等特色文化極具代表,手工刺繡更有“無字史書”之美稱,揚名中外。保存完好的張伯修公館、蘇元春公館、兩湖會館、八大窨子屋、一品夫人墓等諸多歷史文化遺址,鐫刻歷史滄桑和文化沉淀。每至趕集日,周邊村寨的村民紛沓至來,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叫賣討價聲不絕于耳,一副繁華的人間煙火景象。透過眾多文化載體折射出的本地區社會歷史變遷過程,深含文化內涵,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和休閑旅游價值。
施洞鎮深耕豐富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找尋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塑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著力建設以崗黨略村為主要場所的銀飾刺繡加工銷售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經營管理模式,結合傳統民族節日活動,推出銀飾、刺繡、民宿、民俗體驗等各類服務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邰秀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