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物管工作人員丁先生向記者展示事發現場圖片
報料:嬰兒車“從天而降”,差點砸傷行人
接到報料后,都市新聞記者聯系上了市民何先生。“12月14日下午6點過,我在小區里遛彎,走到國際城小區F組團2棟時,看到不少人圍在一起,議論剛剛發生的一起高空拋物事件。”何先生說,他聽居民們說該處剛從高空掉下來一輛嬰兒車,差點砸中一名推娃娃出門曬太陽的婦女。
“聽說事件還在調查中,具體情況要問問物業。”何先生擔憂的表示,這是繼上次高空拋下滅火器傷人一事后,又一次較為嚴重的高空拋物事件,希望物業和警方能夠盡快找出肇事人,同時建立起有效的預防辦法,從而杜絕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核實:派出所已出警排查,尚未找到肇事人
下午1點,都市新聞記者來到國際城小區F組團物業管理中心了解相關情況。“事發時間是14日下午4點左右,我和同事正在園區巡查,接到居民反映后就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參與該事件處置的國際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丁先生說,當時是居住在小區1棟的一位阿姨過來反映,高空拋物差點砸傷帶娃娃出行的婦女,等他們趕到現場后,該婦女已經離開,物業隨即報了警。
據介紹,事發當天下午4點30分左右,太慈橋派出所的民警趕到了現場,經現場勘查發現,鑒于該嬰兒車并未嚴重受損,應該是從國際城小區F組團2棟2、3號房的中低層掉下的。“然后我們就陪同警方一起進行了入戶排查。”丁先生說,該樓棟為3梯6戶的基本設置,有33層樓共居住了198戶居民,從20多層一路往下排查,共走訪了100余戶居民。其中,90余戶有人在家,隨即進行了逐一詢問。“主要是詢問業主家里有沒有小孩,得到肯定答復后再進家觀察窗臺情況。”丁先生補充道,經現場調查,警方判斷該嬰兒車比較新且一塵不染,應該不是故意被拋下樓的,可能是清洗車子后放在陽臺處晾曬導致意外墜落的,但具體原因還待后續深入調查才能得出。
丁先生說,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走訪排查,并未找到疑似高空拋物者,目前該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以警方最終調查結果為準,一旦收到警方反饋的最終結果,物管會第一時間向居民公布。
居民:希望安裝高空攝像頭,重罰高空拋物者
16日下午2點,都市新聞記者隨同物業工作人員來到了事發現場。“你看嘛,嬰兒車就是墜落在無障礙通道這里。”丁先生向記者介紹,目前該嬰兒車已經被物業妥善保管,待后續調查時作為證據使用。記者觀察到,無障礙通道的護欄一側已經被砸變形,有明顯的凹陷痕跡。同時,此處的居民樓每家都有放置空調的臺子,上面除了空調外,也放置了不少花盆、拖把等雜物。
采訪期間,周邊居民也踴躍提供線索。“我當時就聽到‘嘭’的一聲,循聲向外看時,就看見一名30多歲的婦女正推著娃娃準備出門,嬰兒車就落在她不遠處的無障礙通道處,顯然嚇得不輕。”在國際城小區F組團2棟一樓經營美發店的張女士說,所幸未傷及小區居民,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我之前在旁邊的樓棟空地邊遛狗,就差點被高處落下的花盆砸中,還好有樓下的樹木擋住,不然后果不堪設想。”正準備回家的小區居民林女士說,高空拋下嬰兒車和掉落花盆、拖把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希望物業能夠設置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
期間,受訪居民表示,為了大家的出行和人身安全,建議物業除了加強宣傳外,也向其他小區學習,在每棟樓安裝朝天攝像頭,專門來監控高空拋物的現象,一旦拍到是何人所為要從重處罰,從而保障大家的平安出行。
物業:居民訴求已反映給公司
對于居民們提出安裝朝天攝像頭的建議,物管人員丁先生也進行了現場答復。他表示,一直以來,物業都很重視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不僅通過微信業主群、每棟樓設置宣傳提示、宣傳橫幅、進家入戶宣傳等眾多方式。自從發生了高空墜落滅火器傷人事件后,上述工作方式的密度更是有增無減。
“小區的每棟樓顯眼處都有高空拋物的宣傳提示,我們也希望能夠處理好高空拋物的事情,讓大家切實看到物業所做的努力。”丁先生補充道,工作人員還會定時對小區進行巡視,一旦發現有在空調平臺放置花盆,或晾曬衣物、拖把等物品,都會第一時間進家入戶進行規勸。目前來看,大多數居民還是很配合,但依然有少數居民對此不以為然。所以物業方面也在積極探索更好的管理處置辦法。
“居民提及的安裝攝像頭一事,也是我們正在考慮采取的積極措施,目前已經反饋給了公司相關負責人。”丁先生表示,由于小區面積比較大,對此項建議需制定詳細計劃,如果要進行朝天攝像頭的安裝,將會第一時間向居民反饋具體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