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聞發布會現場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4年末全省有貧困人口623萬人,占全國貧困人口的8.9%,數量居全國第1位;貧困發生率18%,比全國高10.8個百分點。2015年12月,我省在惠水縣舉行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全國率先拉開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序幕。
“十三五”時期,我省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萬人(國家下達搬遷計劃149.4萬人),占全國搬遷計劃的15%;整體搬遷貧困自然村寨10090個,同步搬遷人口38萬人。“截止2019年8月31日,三年項目統籌實施,壓茬推進,累計建成安置點943個,住房45.6萬套,累計完成搬遷入住184.5萬人,占計劃任務的98.1%,剩余3.5萬人將在年底前全部入住。”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局長、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杰介紹說。
張杰表示,“十三五”時期,通過“聚焦‘六個堅持’,精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高質量高標準做好‘上半篇文章’;聚焦‘五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做好‘下半篇文章’;聚焦‘五步工作法’,抓具體抓深入,有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工作落實”等舉措,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取得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徹底改變近兩百萬農村群眾的世代命運。貴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使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的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搬進城鎮,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不僅自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而且也徹底改變了子孫后代的命運。
有力推動城鎮發展和鄉村布局優化。188萬人全部完成搬遷,將為全省提高城鎮化率貢獻約5個百分點。沒有進行整體搬遷的村莊,實施“組組通”硬化路、農村飲水安全、“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等軟硬件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水平。
增添城鄉經濟增長新引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直接投資達1000多億元,消化了大量鋼材、水泥等建材產能,極大地帶動了相關工業、建筑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增加了農民務工收入。近200萬搬遷群眾進入城鎮后,形成龐大的消費需求,又促進了生活性服務的發展。

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局長、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杰作新聞發布
改善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大規模人口從生態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遷入城鎮,大大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修復和增強了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舊房拆除對宅基地進行復墾復綠,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對25度以上坡耕地進行生態修復,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正在改變,搬遷脫貧與生態修復雙贏效果日益顯現。
錘煉過硬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大批基層黨員干部在易地扶貧搬遷戰場上沖鋒陷陣、攻堅拔寨,推動政策落地、工作落實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搬遷群眾發自內心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感謝各級黨委政府、感謝為他們辦事的基層干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堅決同一切風險挑戰作斗爭,不斷積累斗爭經驗,著力破解難題,以斗爭精神全面深入鞏固搬遷成果,持續加快‘五個體系’建設,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大力推進,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張杰說。(記者洪英杰 李遠莉 實習生 胡夢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