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路一:敢于先行先試,創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黃平縣2016年6月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018年7月7日國家商務部網站公布“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名單,黃平縣名列其中,這是我縣繼2016年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后的又一殊榮。在省商務廳、財政廳和州商務局的指導幫助下,我縣搶抓項目實施機遇,把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嚴格按照《黃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將發展電子商務確定為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并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一是聯合縣委組織部共同推進“農村電商+黨建”。二是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計劃,創建“農村電商+扶貧”。三是以全州旅發大會和自然保護村落,創建“農村電商+旅游”。四是充分利用谷隴“9.27”苗族蘆笙會等系列節日活動,構建“農村電商+民族民間文化”。五是依托山地農業優勢,創建“農村電商+農業”。六是聯合電商企業打造,“農村電商+人才”。七是為了便民利民,不斷拓展服務功能,農村淘寶服務站,開展金融、保險、通訊費和電費等收取等業務,創建“農村電商+綜合服務”。
新路二:狠抓基礎建設,夯實農村電商發展基礎。
在全縣142個行政村中完成91個,其中貧困村建站56個。建有縣級物流倉儲中心2家,擁有配送車輛13輛,開通7條通村物流線路,總里程1190余公里,覆蓋91個農村電商服務站,實現11個鄉鎮所在地物流全覆蓋,鄉鎮物流快遞覆蓋率達100%。切實為農民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同時,完善農村淘寶運營中心、村淘合伙人、農商通網點服務功能和配套設施,為貧困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代購、充值、客服等專業服務。依托電商服務中心,為貧困村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新路三:注重人才培養,夯實農村電商發展根基。
曾洶涌而至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使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由于農村沒有產業,土地又少,農民只有靠出去打工賺錢。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村里沒有人氣,老人沒人養,小孩沒人管,這都帶來了不少問題。全村籠罩著一層不明言狀的淡淡憂傷,如何讓“農二代”們重返故鄉?如何讓村莊重新煥發生機?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劑良方——農村電商。積極挖掘培養當地有一定基礎、愿意從事農村電商的人員,特別是對農村黨員、返鄉創業青年、返鄉大學生等人員進行重點培養、幫扶,幫助他們創業就業,成為農村電商帶頭人,帶動群眾致富。黃平縣積極開展黨政理論班、業務實操班、11個鄉鎮巡回培訓班、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班等形式豐富、內容多元的電商培訓,自2016年以來共開展電商培訓111期次,完成電商培訓8313人次,其中貧困人口培訓570人次。2018年完成電商培訓125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498人。通過電商培訓與電商站點運營推進,直接帶動91戶投身電商創業就業。
新路四:強化部門聯動,拓展農產品促銷新模式
一是組織黃平縣首屆“電商杯”桃王爭霸賽,引導本縣電商企業開展桃子線上銷售,8月份完成桃子銷售28.96萬斤,銷售總額104.41萬元。主要銷往重慶、浙江、廣東佛山、湖南懷化,貴陽等地,杜絕了桃子滯銷現象。二是組織企業參加首屆電商消費扶貧節,據統計,此次活動黃平縣3家公司共銷售42.17元,其中蘆笙妹魔芋系列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共625件,銷售金額為3.5萬元;黃平縣牛老大牛肉干系列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共6000斤左右,銷售金額為37.33萬元;黃平縣野洞河鎮螞蚱東亞飛蝗品牌線下銷售共155斤,銷售金額為1.34萬元。三是縣農產品促銷工作專班積極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推進校農結合?h教育科技局著力推進農產品進校園,2018年3-12月份共消化農產品6136.178噸,金額4246.487萬元。四是2018年1-11月實現網絡零售額269.63萬元,預計年底突破300萬元。五是跟據11鄉鎮每月上報農商互聯大數據統計表顯示全縣2018年1-11月116家多家合作社,完成農產品訂單銷售5210.92噸, 銷售金額6962.96萬元。(黃平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 王文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