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以原料來源控制和油脂加工監管為重點,加強監管執法和源頭治理相結合,建立地方政府對本地區“地溝油”治理工作負總責、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各負其責的監管體系,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貴州省“地溝油”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合力推動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嚴厲打擊制售“地溝油”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舌尖安全不能忽視,更不允許踐踏!那么,貴州該從哪些方面做起?看看下面你就知道!
工作任務
(一)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1.肉類加工、食用油生產單位應當按規定單獨收集、存放本單位產生的肉類加工廢棄物、食用油生產廢棄物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及記錄臺賬。有條件的單位要自建無害化處理設施,按照處理規范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如實記錄。不具備條件的單位要委托防疫條件合格的無害化處理企業處理,簽訂委托處理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建立健全無害化處理臺賬,無害化處理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以食用油作為原料的生產單位,應當按規定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定期開展自查工作。(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2.食用油經營單位要嚴格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確保與食用油直接接觸的設施、設備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反復使用的車輛及容器要定期消毒并做好記錄。規范散裝食用油經營行為,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持續保證經營條件符合要求。規范散裝食用油標簽標識管理,由生產者提供包裝物的,包裝物應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加貼標注產品名稱、生產許可證(或小作坊核準證)、生產者名稱、地址、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成分或配料表、產品執行標準等信息的標簽標注。銷售者自帶容器或自用油槽車購買散裝食用油的,生產者應為銷售者提供與銷售規格和數量相匹配的標簽標識,粘貼到銷售者自帶容器或自用油槽車上,并確保散裝油標簽標注的牢固、完整、信息清晰可鑒。(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餐飲服務單位(含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下同)要制定和完善餐廚廢棄物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食用油購進、使用臺賬;要將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及時做好餐廚廢棄物處置記錄,相關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要將餐廚廢棄物的規范管理納入從業人員培訓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餐飲服務單位產生的餐廚廢棄物應交由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企業運至規定的場所處理。不得將餐廚廢棄物出售、倒運給未獲得當地主管部門授權的收集運輸和處置企業,個人不得收售餐廚廢棄物。(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養殖場、屠宰場等場所要做好病死畜禽和檢疫檢驗不合格動物、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建立無害化處理臺賬。對不具備條件的單位,要委托符合動物防疫、環保等有關規定并具備相應資質的無害化處理企業處理,簽訂委托處理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無害化處理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責任單位:省農委)
(二)培育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企業
6.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黔府辦發〔2016〕16號)要求,結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有關規定,合理布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力爭2020年前在各市(州)建成一座區域性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場。(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7.推動培育與城市規模相適應的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和龍頭企業,構建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收運處理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8.積極推動將廢棄動物油和植物油作為生物柴油、工業級混合油的原料資源,鼓勵和支持有關企業開展綜合利用。鼓勵利用餐廚垃圾生產工業油脂、生物柴油、飼料添加劑等。(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9.適時制定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研究確定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補貼機制及支付流程,為保障餐廚廢棄物依法收運、綜合處理以及項目建設和長期穩定運營創造條件。(責任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10.健全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處理辦法,指導各地做好養殖、屠宰環節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推廣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處置行為,防止環境污染。(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農委)
11.通過省級科技計劃,支持貴州省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對“地溝油”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和“地溝油”科學鑒定方法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技術成果轉化。在“十三五”期間,以科技項目為依托,支持科技創新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3項。(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四)落實監督管理責任
12.加大對肉類加工、食用油生產單位的巡查力度,對無證小作坊堅決依法取締,嚴防廢棄食用油和非正規來源食用油流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追溯體系。加強對以食用油為原料的生產單位的監管,督促其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重點查處以廢棄油脂和來源不明食用油為原料進行食品生產加工的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3.以糧油批發市場為重點區域,以食用油批發經營主體、商場超市等為重點對象,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切實督促批發市場開辦方及食用油銷售者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易票通”等進貨查驗及記錄制度,杜絕供應商主體資質不合法、來源渠道不明確、食品標簽不規范的食用油進入市場銷售。(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4.加大對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以及農貿市場、小餐飲、小作坊、小攤販等的拉網式排查力度,嚴防不合格或來源不明油脂流向餐桌。(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5.加強對油脂公司、油脂廠、食用油企業開辦的網站、網絡第三方交易平臺、網店監管力度,對侵犯品牌食用油專用商標的,責令相關責任人刪除網絡違法信息并責令其收回、替換、撤除市場上流通的違規商品包裝和標簽,消除不良社會影響;對涉嫌銷售假冒品牌食用油的網站經營者,開展實地檢查,認定為假冒偽劣的,依法查處。(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6.監督餐飲服務單位建立并執行食品原料采購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定期報告餐廚廢棄物處置情況,嚴厲打擊購買、使用“地溝油”和非正規來源食用油的行為。(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7.鼓勵餐飲、養殖、屠宰、肉類加工、無害化處理等企業在重點場所和關鍵環節安裝監控攝像設備,完善餐飲廢棄物、病死畜禽、檢疫檢驗不合格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置追溯體系,確保無害化處理規范徹底。(責任單位:省農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8.加強食用油進口商備案審核和管理,做好進口食用油進口記錄和銷售記錄的監督檢查,嚴防國外“地溝油”流入。(責任單位:貴陽海關)
19.指導屠宰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做好肉品品質檢驗,按規定對檢驗合格畜禽產品加施驗訖印章和標志,并出具檢驗合格證明。經檢驗不合格的動物及動物產品要嚴格進行規范徹底的無害化處理。要加強證章標志管理和臺賬記錄管理,規范填寫相關記錄,確保可追溯到具體經辦人員。(責任單位:省農委)
(五)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
20.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健全公安機關與農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犯罪案件的移送通報機制。針對“地溝油”開展一系列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制售“地溝油”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從嚴處理涉及制售“地溝油”違法違規企業及有關人員,不斷提升民眾食品安全信心。(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農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六)匯聚各方力量,構建“地溝油”社會共治格局
21.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地溝油”監督管理,開展居民家庭餐廚廢棄物粉碎處理試點。按照《貴州省食品安全有獎舉報暫行辦法》要求,落實有獎舉報制度,動員社會力量共同監督。(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2.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各類媒介,搭建多層次多方位的信息渠道,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增強群眾環保、節約、減排意識,推進餐廚廢棄物源頭減量,為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創造良好條件。積極宣傳“地溝油”治理工作進展、成效和典型事例,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引導新聞媒體客觀準確報道,為“地溝油”治理工作營造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和地方屬地管理責任,堅持統籌規劃與屬地負責相結合、政府監管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經費和人員保障,嚴格落實各方面責任和各項政策措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地區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的處理負總責。
(二)建立工作機制。各地要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綜合協調、聯合執法、行刑銜接、信息共享、督查考核、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省政府食安辦要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指導,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地溝油”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三)強化責任追究。各地要強化對“地溝油”治理工作的督查考核,加強行政問責力度,建立“地溝油”治理工作定期督查通報制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地溝油”治理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考核重要內容,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作為的要嚴肅追責問責。要將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及餐廚垃圾分類處理和管理工作作為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評選活動的重要內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