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6月10日,在倫敦時裝周的T臺上,貴州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帶去的苗繡、蠟染作品被現場的觀眾搶購一空。促成貴州展品參展牽頭機構——“唯愛工坊”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臨摹大自然的貴州傳統手工技藝首次亮相2018倫敦男裝周街頭,掀起了一股中國非遺時尚潮流。
來自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高層代表Jenico Preston表示:“這些非遺單品讓人迸發前所未有的時尚靈感!”苗繡、蠟染等非遺技藝與潮流的碰撞,不僅刷新了國內外時尚界對中國非遺文化的認知,更為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助推脫貧攻堅開辟了一條新路。
網絡扶貧為傳統文化發展構筑新契機
在倫敦男裝周上,許多年輕的英國本土設計師對苗繡、蠟染的精湛工藝及其時尚潛力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習苗繡和蠟染,卻從沒想過我做的這些蠟染織帶,也能讓倫敦街頭的潮人喜歡!”織金苗族技藝人楊林先驚喜道。
貴州傳統技藝能夠亮相世界舞臺絕非偶然。當傳統文化迎來蓬勃發展之際,在貴州傳統文化技藝集中的少數民族地區,當地人為了維持生計,大多外出打工,傳統技藝面臨荒廢、無人傳承的尷尬局面。網絡扶貧作為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徑,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尋找到新契機。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和貴州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共同組織的13家全國知名網信企業與貴州省10個深度貧困縣結對正式幫扶簽約。這些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網絡企業走進貴州,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探索扶貧新思路。
帶著貴州苗繡、蠟染手藝人和非遺時尚單品來到2018倫敦男裝周的“唯愛工坊”,就是其中一家。憑借互聯網傳播力和企業影響力,“唯愛工坊”為貴州山區的繡娘們搭建了“走出去”的平臺。隨著貴州苗繡、蠟染在倫敦的驚艷亮相,由網絡扶貧為基礎,結合貴州傳統文化打造的“非遺”扶貧應運而生。
非遺扶貧讓苗家技藝重回百姓家
貴州織金蠟染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指尖上的芭蕾”,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由于缺少設計感和生活實用性,很難打開市場。
唯品會唯愛工坊項目在織金進行的多次實地走訪摸查中了解到,織金的544個行政村中,約有4萬個會蠟染的繡娘,其中有7000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而在全織金縣13.3萬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半數為女性。如果能以蠟染扶貧為切入點,可以有效帶動女性在當地就業、創收增收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幫扶和脫貧工作。
今年5月,唯品會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在貴州織金成立“唯愛·媽媽制造織金苗繡和蠟染合作社”,唯品會更與織金縣簽訂年度蠟染生產訂單,這批訂單將為苗族阿媽們帶來1000萬元的收入。
合作社成立后,組織規范化生產管理以促進苗家婦女積極投身到苗繡和蠟染的生產制作隊伍中,形成區域規模效應,帶動織金地區的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成為有質保量的非遺生產基地,同時助力精準扶貧,為苗家婦女帶來可持續的收入。
社員楊光美告訴“唯愛工坊”的工作人員,自己原先在外打工一個月能賺2000元,目前在家做蠟染可以一個月賺3000元,而最重要的是可以陪孩子和老人了。當孩子跟我說自己不用做留守兒童的時候,她流下了心酸和幸福夾雜的眼淚。
品牌效應撬動非遺時尚產業鏈
6月9日,2018年女性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暨女性手工藝創新展在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舉辦。來自中國織金的繡娘在活動現場向中外來賓、媒體展示了高超的手工技藝。包括部分展品在內的上萬件非遺時尚好物,已于唯品會“唯愛工坊非遺盛夏公益專場”正式上線,國內外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購得非遺時尚單品。
除了自身的訂單幫扶,唯品會還撬動品牌力量聯合做定制化非遺扶貧。唯品會將旗下的飛亞達等7個品牌引入織金做蠟染和苗繡項目。根據協議,每個品牌將通過生產訂單至少為當地繡娘提供10萬元的勞動報酬,全部品牌預計將為當地繡娘提供近百萬的勞動收入。目前已有飛亞達品牌完成產品設計和上線,極大提高了織金蠟染的知名度。
有了合作社社員創收增收的示范,各街道和村子紛紛自發成立合作社或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織金縣的32個鄉鎮成立了66家蠟染合作社。預計到2020年,織金縣婦女特色手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將達到200家。從事特色手工產業的婦女將達到3萬人,帶動6萬人脫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