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內蒙古自治區電視臺最近到黃平縣開展以紅軍長征與民族關系為題材的電視專題片。
黃平縣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4次經過和轉戰的地方。1934年10月初,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西征來到黃平,在舊州城的天主堂內獲得一張寶貴的法文貴州地圖。在瑞士籍英國傳教士勃沙特的幫助下,成功地將此地圖翻譯成中文,使紅六軍團順利走出貴州;同年12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再次來到黃平,足跡遍及了全縣各個鄉鎮。紅軍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生了多次戰斗,粉碎了王家烈部隊對紅軍圍追堵截的陰謀。此后,紅軍轉戰黃平縣和在建立石(阡)鎮(遠)黃(平)根據地的歲月里,他們積極遵守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禮儀,模范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紀律,受到了人們的擁護和愛戴。紅軍離開黃平縣時,苗族群眾還積極主動給部隊帶路,并把一支支“共產隊伍”送達甕安猴場。紅軍愛國愛民和北上抗日的精神,教育和鼓舞了一大批熱血青年,如盧興國、張梅欽、常學墉等還跟隨紅軍北上的足跡,奔赴延安參加了工農紅軍。受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的影響,黃平縣黃飄、舊州等地的少數民族群眾還起來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使革命火種在黃平縣各個少數民族村寨是迅速燃燒起來,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共地下組織在黃平縣的革命活動。

99歲高齡的“馬紅軍”與老伴每天堅持下地做一些有益健康的農活

內蒙古電視臺攝制組在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內采訪

內蒙衛視在黃平縣屯上村采訪失散紅軍馬崇德
黃平縣80多年前的紅軍與少數民族的深厚感情和故事,受到了各種媒體的普遍關注,10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衛視還專程趕到黃平縣拍攝1934年軍民魚水情的專題片。在黃平縣拍攝期間,攝制組還走訪了當年的見證者、99歲高齡的失散紅軍馬崇德老人,同時還錄制了苗族村民關于紅軍長征與他們先輩的故事,并參觀了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等。(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