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黃平縣谷隴鎮扶貧產業工作組在該鎮苗寨鎮翁勇村張克的提子葡萄基地上,與該村兩委班子、致富帶頭人和部分村民代表聊產業、談脫貧、問收入、說變化、話發展。
村民張興貴說:“去年通過承包了村里面水塘養魚,一年收入也有10萬元。”
“黨的政策好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做什么都找錢。”村支部書記王登乾:“希望鎮上多派些農業、畜牧專家來搞技術培訓、技術指導,這很重要,農民很期盼,喜歡得很。”
翁勇村腳,共有連片田土近100畝,以前因水溝不通暢,一到雨季,田就變成一片汪洋,農作物沒有收成,可惜得很。近年,通過實施農田水利綜合開發,修好了水溝、硬化了田坎,現在不管種水稻、蔬菜還是烤煙,老百姓都不擔心了。
“前段時間,我去了解過脆紅李的種植技術和市場價格,我覺得不錯有‘錢途’,鎮上有沒有這方面的扶貧項目扶持?”“我們村里面山林比較寬廣,鎮上面有沒有林下養雞項目,好多群眾都喜歡養雞”……村民紛紛吐露心聲,熱烈討論著翁勇村發展大計。群眾想發展、想脫貧、想致富、奔小康愿望很強烈。
這只是黃平縣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的一個縮影。時值春耕農忙,群眾白天大多在田間勞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很多扶貧干部就利用晚上時間到村里,通過村兩委、致富能力和部分村民代表,訪民情談發展。
目前,黃平仍有7.99萬貧困人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要實現同步奔小康,對于黃平來說,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為打好脫貧攻堅戰,黃平全縣上下行動,努力為拔掉“窮根”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帶領老百姓圓夢小康。(彭俊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