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交警借助大數據跟蹤管理貴州省3.4萬輛重點車輛
云平臺 司機們的“貼身保姆”

進入貴州省內的紅眼客車被抓拍預警
今年,貴州省未發生客車違反夜間規定所導致的嚴重交通事故,客運車輛走到哪里監管就到哪里,貴州交警積極的探索發掘和運用大數據云平臺,借助大數據對人、車、路進行管理,對全省34000多輛重點車輛進行“貼身保姆”式跟蹤管理。
A 交警冬季加大夜查紅眼客車重點監控
進入冬季,交通安全問題馬虎不得。最近貴州省的交警“蜀黍們”,不僅加大在夜間的巡查力度,同時,也通過貴州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綜合云平臺對全省道路上的客運車輛進行軌跡跟蹤。
12月5日凌晨2時至5時,新國線集團(銅仁)運輸有限公司的貴DB8***號及貴DB0***號大型普通客車涉嫌在滬昆高速湖南省長沙市境內違反規定運行,被貴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監管云平臺監控預警發現,隨即被叫停。
同日,一輛桂A96***號大型客車違反規定運行,在蘭海高速遵義段貴陽往松坎方向行駛,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3時34分發出預警。在當天凌晨4時02分,遵義支隊蘭海高速大隊將違規行駛車輛現場攔截,并將其帶至遵義南收費站進行調查,對其實施了行政處罰。
“不僅錄入的本省車輛可控,省外的車輛在進入我省境內后,一旦被卡口的攝像頭抓拍后,那么它在貴州境內的運行軌跡也將被實時監控。”貴州省交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我省利用該監控平臺查處的凌晨2點到5點違法行駛“紅眼客車”達940多輛,這其中不僅有本省的客運車輛,還包括外省進入貴州的客運車輛。
B 重點車輛進數據庫監管保護兩都不誤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大數據服務交通管理上,貴州省交警總隊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構建“數據鐵籠”,在六大領域實施了精細化管理。以管住關鍵少數為核心,與安監、交通部門共同搭建貴州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綜合云平臺,匯聚運輸企業日常管理數據和GPS動態監管數據,共享交警、交通、安監多維度管理數據和駕駛人從業信息、交通違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
系統已將全省5.33萬家客貨運企業、62.7萬名營運駕駛人,1755家公路客運、旅游客運、校車和危險品運輸重點企業和3.52萬臺重點監管車輛,以及4341家租賃企業和3.53萬臺租賃車輛信息納入監管視線。
在大數據云平臺的保護下,今年我省“紅眼客車”數量逐月下降,全省未發生過因客運車輛違反夜間行駛規定而引發的重大交通事故,也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對凌晨不按規定時間行駛的“紅眼客車”的精準查緝。

省內某紅眼客車運行軌跡,被大數據云平臺實時監控
C 技術運用領先全國大數據精準監控強
那么,大數據云平臺是怎樣做到對客運車輛精準監控呢?這里面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據省交警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咱貴州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綜合云平臺,從技術和運用的角度來看,領先于全國。
據了解,系統是依托云平臺管理手段,將車輛戶籍管理與車臉識別技術、安全學習系統、車輛動態監控體系、車輛軌跡跟蹤與信息自動轉遞、違法自動抄告等等高科技大數據電子信息化技術進行多維度組合,建立了“企業應用為主體,交警、交通、安監部門履行監管責任為核心,實現共同治理為目標”的綜合監管機制。
不僅如此,在該系統管理機制下,貴州省交警總隊還借助云平臺大數據研判功能,與獨立第三方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芝麻信用”建立重點駕駛人征信系統,將重點駕駛人群體細分為四類三層次,根據駕駛人的違法記錄、事故記錄、家庭病史、體檢資料、資格培訓、保險賠付記錄等多維度設置指標,應用W OE算法計算重點駕駛人的信用評分,作為評估駕駛人履職能力的參考依據。
通過云平臺與交通運管、安監部門、運輸企業共享評分信息,形成科學評價、嚴把入口的準入機制和優勝劣汰、暢通出口的退出機制,筑牢了源頭管控第一道防線。

紅眼客車被大數據拿下
D 陽光警務手機終端大數據服務于民
其實不僅是在管控客運車輛上大數據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在交管服務百姓民生上,省交警總隊在強力推進互聯網服務平臺的同時,針對移動互聯時代到來的時機,將“互聯網+”思維嫁接到交通管理服務中,搭建了以“貴州交警”APP和微信為主要內容的陽光警務手機終端。
終端將傳統的車駕管、違法處理、事故處理等窗口服務變為線上服務,讓群眾利用手機客戶端就可辦理交通違法自助處理、交通事故快處快賠、駕考預約、車檢預約、自主學習等七大類二十六項交通管理業務,打破服務時空限制。
該系統投入運行后,在監管部門督促和運輸企業密切配合下,全省已有371名因交通違法記滿12分、酒駕、超員20%以上、超速50%以上而進入“黑名單”庫的重點車輛駕駛人被企業解聘,最大限度避免了不符合要求的駕駛人進入重點車輛駕駛人領域。
在農村道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管理上,交警總隊也根據不同的特點,通過云平臺對海量業務數據特別是交通事故和交通違法查處情況進行深度挖掘,獲取規律性、趨勢性、預判性信息,將大數據優勢轉化為決策優勢、管理優勢。(曾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