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共產黨員,就不怕苦不怕累,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困難,讓群眾感受組織的溫暖”。這是方祥鄉毛坪村黨支部書記李金輝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擔任黨支部書記以來的工作寫照。
危難時期,義無反顧挑起重任
2015年5月27日凌晨,雷山縣方祥鄉毛坪村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村寨變得滿目瘡痍,多條道路、多座橋梁嚴重損毀,交通、通訊信號中斷,村寨處于“失聯”狀態,形勢非常嚴峻。
在此不久前,毛坪村黨支部書記楊小花同志,已向鄉黨委遞交了辭職書,村里的黨組書記處于空缺狀態,緊要關頭,馬上要選出支書,以便全面及時了解村里災情情況及組織災后重建工作。正當,鄉黨委在焦急物色人選的時候,年輕的鄉人口計生協會工作員李金輝,找到了鄉黨委書記龍登雄說:“書記,我之前在我們村任了兩屆的村主任,有一定的群眾工作基礎,我愿意去挑戰這個崗位,帶領群眾一起度過難關。”聽完這一席話,鄉黨委書記立即召集班子成員討論這年輕人的想法,并一致同意由李金輝擔任毛坪村黨支部書記。
27日中午,帶著自己的工作夢想、鄉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毛坪村群眾的期望,李金輝同志與鄉黨委書記龍登雄一起,頂著暴雨,冒著隨時有地質災害的危險,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經過3個多小時的艱難行進,終于到毛坪村,而眼前的一切,又讓這小伙陷入了沉思。
災情就是命令,李金輝沒來得及多想,不顧來時的勞累,就立即投身到救災的隊伍中,轉移物品、統計災情、安慰群眾……
全心為民,做群眾的貼心人
“這小伙太辛苦了,經常反復的給我們核實災情,征求我們的重建意愿,及時為我們解決困難,相信有他的帶領,我們村一定會建得更好。”這是在毛坪村聽村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我家田垮塌的補助款得了,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村民吳彪激動的說。“5.27”洪災后,李金輝以村委會為家,白天,組織村兩委成員,一起挨家挨戶深入百姓家中與他們細心交談,真心實意地了解群眾的想法,認真收集受災群眾的每一處災情和災后重建意愿,晚上,又組織隊伍人員對收集到的災情進行損失評估和整理重建意愿,經常通宵達旦的工作。在李金輝的帶領下,全村在受災款分配上,全是按受損情況給予補助。收到村里群眾的一致好評。
“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我家計劃要搬到安置新村去重建。”
村民楊明成高興的說。這樣的結果,是李金輝帶領村兩委與受災群眾,認真討論后的重建方案。看著大家都有這想法,現在,李金輝又在忙著協調全村災后重建安置區征地的事情。
“再苦的事,只要關系到群眾的事,就是大事,我一定把他做好。”這是李金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征地工作中,經常遇到心存顧慮的農戶,不愿同意征地,李金輝就一次次的上門拜訪,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工作落實。
多位謀劃,做群眾的引路人
“我們計劃把毛坪村打造成鄉村旅游村寨,以旅游帶動村民收入,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李金輝在向前來調研災后重建的領導匯報工作時說。
經受“5.27”洪災侵襲的毛坪村,基礎設施受損,產業受損,群眾心靈創傷,為及時開展生產自救工作,李金輝經常在思考如何重建毛坪,如何發展毛坪的產業。一個人想法是狹窄的,為能全面了解群眾想法,他在村里挨家挨戶收集民意,向鄉黨委、政府匯報,談自己的重建想法,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相關支持。經多面協調,現在,毛坪村的重建定位為宜居、宜游、村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目前,已落實鄉村特設旅游村寨建設項目,通村公路改造建設項目,林下養雞項目,稻田養魚項目,家庭農場建設項目……
如今,毛坪的災后重建工作正按計劃,緊密的開展著,基礎設施在不斷的改善,而此時,李金輝又在琢磨著全村更多適合發展的產業項目。
自擔任村支書以來,李金輝時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中,一心為民謀福利,關心群眾疾苦,在災難和困難面前,他始終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以自己的言行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凝聚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帶領大家重建美好家園,贏得老百姓積極支持和高度贊揚,村民直夸“好小伙”。(侯興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