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春回大地,百花爭艷。3月14日晚,從江縣北上鼓樓廣場燈火輝煌,歌聲如潮。往洞鎮“花橋韻·鼓樓魂”專場文化周晚會在這里精彩上演。
晚會在歌伴舞《苗鄉侗寨》歡快的歌舞表演中拉開帷幕。節目內容精彩紛呈,《美麗風雨橋》一群侗族小姑娘琵琶合唱贊美往洞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筑---33座美麗的花橋,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彰顯民族文化傳承;民間《斗牛》表演現場,鑼鼓喧天、蘆笙聲聲、彩旗飄揚,將民間古老斗牛展演得淋漓盡致;小品《新農村》展示了大山深處侗寨有了垃圾車、垃圾桶,村民開展多彩貴州文明防衛和安全生產工作卓有成效。
《鼓樓頌》侗家青年男女傳承創新琵琶歌,歌頌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增沖國寶鼓樓,閃爍古老侗寨的文明,古老神奇;本土侗族民間藝人楊濤絕技——吹木葉表演讓歡眾拍手叫絕;《記茍又》展示侗族傳統民俗;侗族大歌《想郎歌》讓歡眾欣賞了“清泉閃光之音樂”格調柔和婉轉,旋律典雅優美的天籟之音;舞蹈《校園風采》、男生獨唱《海闊天空》、《婚姻自由》、歌舞劇《好運來》等12個節目;全體演員及觀眾《大家一起來》歡快的歌聲將晚會推向高潮。
晚會演員由該鎮黨政干部、職工、學生、村民組成,他們自編自導,充分展示了往洞鎮“花橋韻·鼓樓魂” 原始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古老厚重的鼓樓、花橋民俗文化及斗牛文化,給觀眾呈現了多姿多彩的原生態民間民俗民族文化盛宴。(鐘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