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龍珍霓,女,侗族,1992年08月出生于貴州錦屏,大學本科。2019年10月通過事業單位招考進入從江縣下江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具體負責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她時刻嚴格要求自已,不忘服務初衷,堅守為民本色,對退役軍人細心關懷、耐心接待,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深得轄區內退役軍人信任。

爭做積極“行動派” 夯實一個數據庫
她堅持用行動來落實和推動工作見效,爭做積極“行動派”。下江鎮轄4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有退役軍人237人(含異地采集本地戶籍老兵9人)、烈士遺屬1人、現役軍屬31人。為精準精細服務對象管理,她以各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為基地,開展轄內退役軍人信息“地毯式”摸排工作,核準全鎮服務對象底數,及時采集漏報、漏采退役軍人與現役軍屬26人,刪減已故老兵9人,補掛、增掛光榮牌16張,依托優撫管理系統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完善、核準已采集人員信息。為進一步了解各村居退役軍人工作開展情況,詳細了解各村困難服務對象生活情況和現實需求。一年來,她用腳丈量土地,足跡踏遍了全鎮50個村(居),實現退役軍人實地走訪全覆蓋,并根據工作實際建立健全下江鎮退役軍人服務站21類工作臺賬,完善、精準服務站數據信息,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日常下足“苦功夫” 織密一張服務網
在日常工作上,她堅持多下“苦功夫”,從細從實織密服務網,切實做好轄區各類服務對象精準服務工作。嚴格按照“五有”和“兩項活動年”要求及“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目標,全面建成下江鎮51個鎮、村(居)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并及時制定完善服務站工作制度和服務站的工作職責。明確將“政策解釋到位、問題解決到位、關愛幫扶到位”作為服務站工作的基本遵循,在確保確保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有人干、活動有場地、訴求有渠道、解困有平臺的同時,努力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質量。

2020年,結合基層“軟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她調整年齡老化、履職不力村級服務站站長17名。依托下江鎮村干部培訓平臺,開展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業務培訓工作4期。同時,她積極強化部門聯動,通過與黨建辦、社會事務辦、就業專班、扶貧站等互通互動,及時掌握各類服務對象基本情況,實現基礎信息共享,信息更新同步,實時跟進黨員發展、就業服務、困難幫扶等相關工作,進一步織密服務網。2020年,下江鎮通過部門聯動,查找失聯退役軍人黨員2名,推薦退役軍人就業72人,申請優撫對象“解四難”補助40余人次,協助申請民政臨時救助3人,落實特困家庭申請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請7人。
用心提升“實”別度 當好老兵“娘家人”
用心系老兵的“真心”視老兵難處為己痛。不“造盆景”不“裝場面”,老兵事件件記在心上,事事有反饋、樁樁有落實。一次下村,聽到村干反饋該村貧困戶梁玉忠入伍一年就被退回了,找不到任何退伍相關憑證與檔案,未懸掛光榮牌。聽到反饋后她非常重視,馬上回鎮上查閱相關資料,詢問相關同事,親自跑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檔案室反復查找,最終證明該老兵是因特殊情況退回,未開除軍籍。鑒于老兵精神殘疾,一人獨居,她親自上門采集相關信息、懸掛光榮牌,并幫助辦理優撫對象“生活困難”補助,協助落實農村特困家庭申報等。

用不厭其煩的“耐心”,視廣大老兵如家人。由于部分退役軍人老兵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對政策理解程度有限,導致部分老兵對當前退役軍人相關政策存在疑惑。為此,她總是主動上門或邀請老兵到鎮服務站耐心解答。對于主動到訪的退役軍人,她也總是和聲細語,耐心接待,逐一解答。用老兵自己的話說:“龍妹脾氣好,有耐心,有什么事情要找她才問得清楚,講的明白。”
用修干事創業的“決心”視服務老兵為事業。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少說多干的奮斗者。為構建常態化服務機制,激活轄區內退役軍人活力,彰顯退役軍人為黨、為國家、為社會奉獻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導向。她確立“一域一隊伍”、“一人一檔案”、“一月一聯系”、“一季一走訪”、“一年一評選”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工作準則,規范常態化服務聯系工作,確立長效服務機制。積極組織退役軍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優秀非黨員退伍軍人向黨組織靠攏,鼓勵、推薦工作認真負責、群眾認可的退役軍人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力樹選、宣傳優秀退役軍人事跡。疫情期間下江鎮組織退役軍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合計百余人次,組建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5支。目前,全鎮發展退役軍人入黨積極分子3名、村干部10名,致富帶頭人5名,推送評選縣級“最美退役軍人”1人、“軍人世家”1戶。

作為一名年輕的服務站站長,她堅持虛心學習,務實苦干,眼睛向下看老兵難處、重心下移解老兵之憂、工作下沉想老兵所需,堅決摒棄“鍍金”、“跳板”思想,寧心靜氣,在扎根基層、服務老兵的過程中堅守“初心”,交付“真心”,讓青春在基層淬煉中熠熠閃光。(魯暢、楊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