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用上嶄新的課桌凳,榕江加宜小學的學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楊文舒 攝)
黔東南州政府辦老干科楊克勇主動請纓進駐計劃鄉加宜中心村后,積極走訪群眾,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一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謀發展,真正把群眾當親人,他默默地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傳遞著帶領群眾奔小康的正能量。
“經過咱村駐村干部楊克勇的努力,擺翁組公路貸款已經解決掉3萬元了……”6月15日晚8時,計劃鄉加宜中心村黨員活動室燈火通明,村支書蒙正林正向黨員和群眾代表匯報工作,此時,與會人員不約而同抬起頭,充滿期待的目光注視著駐村干部楊克勇。
“還上3萬是好事,但不知道剩下的7萬多元貸款何時才能還得完?”為修通組公路擔保貸款3萬元的群眾代表王朝文十分關注。“這個大家放心,我還會幫大家想辦法的。”楊克勇接過話茬,會場里響起一片掌聲。
楊克勇入村后,積極走訪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征求群眾意見。當楊克勇在征求意見時得知,2011年5月,加宜村擺翁組32戶群眾集資 9600元,王朝文等幾戶村民幫助村里擔保貸款共9萬元,修通了擺翁通組公路3.92公里,解決了100多口人的生產生活及出行難題,現在群眾正為所欠修路貸款本息10.96萬元的事發愁。
“利息太重,群眾傷不起,得盡快想辦法為村里把貸款還上!”楊克勇輾轉“化緣”于鄉、縣、州的多個部門,最終得到州交通運輸局解決3萬元。
“感謝、感謝、感謝……你幫我們解決了3萬元,你還繼續為我們操心貸款的事,我們這就放心多了!”在聽到楊克勇還在為此事想辦法時,王朝文拉著楊克勇的手連說很多感謝。
4月的一天早晨,加宜小學傳來朗朗讀書聲,四年級韋艷紅同學的桌柜板“哐當”一聲掉落,書本、筆、文具盒灑了一地,讀書聲嘎然而止,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因學校搬遷和課桌椅使用時間較長,課桌椅總是“修了用、用了修”,有的“缺脖子少腿”,有的釘滿了釘子,高低不齊,凹凸不平,雖從鄉中心校協調到一些,但遠遠不夠這里的300多名小學生使用。
楊克勇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經過統計和預算,學校需要購置桌椅250套,需資金4萬元。自己的工資積蓄里能拿出2萬元,余下2萬如何解決?借宿村支書家的楊克勇徹夜難眠。楊克勇連夜起草了幾份報告,第二天便踏上了“化緣”征程。楊克勇通過自己弟弟的熟人聯系到凱里愛心企業獲捐贈1萬元,尚差1萬元。此時,楊克勇想到了自己的3個弟弟,軟磨硬泡,二弟出資5000元,三弟出資3000元,四弟出資2000元,更換新課桌所需4萬元全部湊齊。“我們終于有新課桌了!”5月30日,250套嶄新的課桌椅就是加宜小學同學們的“六一”禮物。
“其實家長早就建議學校更換新課桌了,都一直沒錢換,是駐村干部楊克勇幫大家實現了這個愿望!楊克勇還親自跑到縣教育局幫我們爭取英語老師,出資2500為學校清理塌方土石……”談到駐村干部,加宜小學校長吳昌金滔滔不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對于村里的建設和發展項目,楊克勇心里已經列出了“清單”,打算讓村支書等黨員帶動全村群眾共同發展。
加宜村支書蒙正林生態養殖200多只山羊,楊克勇尋思著為加宜村爭取一個“微企”,以帶動整村發展。于是楊克勇帶著蒙正林辦動物檢疫證、建消毒池、到工商分局填寫“微型企業”申請表……一口氣幫助村支書蒙正林辦起了全鄉第一個“微型企業”,爭取到國家5萬元資金扶持,同時解決了村里5個人就業問題。
“老楊,要是你的包里經常裝有這么多錢,那該多好啊!”蒙正林在跟著楊克勇“跑項目”時看見皮包里裝的不是群眾辦事的申請,就是有關村里建設與發展的材料,便開玩笑說。“包里面全是群眾要辦的事,這一包紙可比一包錢重多了!”楊克勇笑到。
3個月來,楊克勇自費到鄉、縣、州為村里對接項目,經常看望村里生病老人,為缺乏勞動力的群眾“搭把手”。同時因地制宜,為村民買來鉤藤種苗,發動“有志青年”試種鉤藤10畝,葛根5畝,從縣農業局請來專家為村民開展種植、養殖等技術培訓。目前,楊克勇共走訪群眾1500人次,列出幫扶計劃 10余條,解決實事30多件,協調幫扶資金8.6萬余元。(楊勇 楊文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