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過去,興仁鎮巖英村貓寨村民想走出寨子,全靠一座長23米寬1米的木板架,走在木板橋上,木板橋不時顫動,行人像“醉仙”一般提心吊膽。
2014年3月,貓寨寨口架起了一座寬4米長23米的漂亮大橋,而當初窄小顫動的木板橋現已“光榮退休”。
“這座橋修好,全靠駐村干部劉支書,現大橋建成了,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劉支書就是我們的恩人,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好。”58歲的村民李正幫感激地說。
原來,李正幫所說的劉支書正是丹寨縣教育局干部劉振興,他于2012年4月到巖英村駐村,2013年11月被村民推選當上了巖英村支部副書記。
“貓寨不建橋,如何解決出33戶151人的出行問題,沒有橋貓寨何談發展,因此,貓寨必須建坐橋。”這是劉振興給村民許下的承諾。
建橋,談何容易。劉振興為了兌現給村民建橋的承諾,他整整用了1個月的時間與貓寨33戶村民促滕交談,征得村民同意和支持,在他的動員下,33戶村民熱情高漲,積極主動集資了1.5萬元。而1.5萬元根本不夠修橋,他又多次跑到所在單位及縣直有關部門申請支持水泥建橋,最后,縣公路管理局、縣國土資源局和縣教育局各支持10噸水泥幫助建橋。
就這樣,在劉振興的帶領下,2013年11月貓寨村民投工投勞開工建設,村民砍樹子、搭架子、運石頭、拉沙子、灌沙漿……
2014年3月,一座漂亮的“民心橋”終于竣工了,竣工當天,村民在橋上歡呼,他們拿出自家釀造的米酒和用苗族最隆重的儀式慶祝大橋的建成,村民臉上泛起前所未有的幸福笑容。
如今,貓寨村民白天經過大橋出行生產生活,晚上坐在橋頭納涼講建橋故事,談產業發展,話新農村建設……
駐村干部劉振興,他為基層出點子、找門路、辦實事,帶領村民建橋促發展,折射出丹寨縣干部轉作風在基層、做實事在基層、服務群眾在基層,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爭當為民務實清廉表率。(潘皇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